下载此文档

“以事为本”与“以人为本”.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事为本”与“以人为本”
——学校组织机构变化
景县王瞳镇中学郑国良
学校的组织结构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目标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义务等方面的结构体系,是学校管理的杠杆,是学校实现各项目标的载体;学校的组织结构必须随着学校目标的调整而调整,否则将阻碍学校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主体,学校唯有通过自身的变革和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学校组织应当根据及时改变自身的内部结构,对组织内成员的态度、行为、价值观和各自的需要等进行重塑,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以事为本”的学校组织结构
以事为本的教育——应试教育,呈现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考试升学中尽其所能地获得高升学率。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准确地说,是“围绕考试升学进行的教学”,学校组织均围绕教学这一中心运行。
校长室是学校的决策部门。一般情况下正副校长因管不同的事而分工:全面主持工作的校长被称之为“一把手”校长;副校长分管教学,由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于是又被称为“二把手”校长;在一切围绕教学的系统中,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稳定的教学秩序,有时还不得不为教学让路,让教学获得更为充裕的时间;学校后勤,大到基建工程,小到粉笔纸张,究其目的还是为了保证教学。因此分管德育和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成为配角。
教导、总务两处是学校的中层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从教导处中分离出政教处,专门负责学生工作,被戏称之为学校的“公检法”。学校中层还包括团委、工会、教科室等部门,在一切围绕教学的系统中,影响甚微。各中层部门中,教导处因教学所处的中心位置尤显举足轻重,学校内部日常工作主要由教导主任处理。
学科和年级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科一度是学校的支柱机构,教师一般以学科为单位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以学科内同轨教师组成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彼时的年级组基本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所谓承担德育任务,通常就是年级内统一搞一些活动。暂且不论学科组与年级组的优势劣势各自为何,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年级组的中心工作依然是教学,在毕业年级这一点尤其突出,年级主任因此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从操作层面分析,应试教育下的学校组织结构还存在这样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分层分级管理责任制难以落实。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种全面的、全员的、全程的集体劳动,而且出成果的周期较长。在科层制结构条件下,教育的责任很难落实,高年级的教师可以学生原来基础差为借口,把教学无绩效的责任推给低一级的教师。教师口子可借口德育工作不到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原因而影响教学的绩效;而德育口子则埋怨教学口子占用时间太多,德育时间得不到保证。虽然不少学校试图用“教学循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往往由于个别教师的调动引起全校性的课务调动,而使“循环”夭折。尤其到最后一学年,复****任务加重,有些科目往往要增加师资力量,有些学校毕业年级把关教师留守,有些青年教师则从培养的角度在非毕业年级连续踏足。
第二、管理层次多导致信息传递迟缓或衰减。校长的教学主张,要先传递给分管教学的校长,再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传递给教导主任,由教导主任主持学科组长会议传达贯彻,在这过程中,校长原有的教学主张往往就走样了。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使处于组织低层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发展的前景
第三,缺乏专门的反馈机构。学校工作通过行政系统布置下去,过一段时间

“以事为本”与“以人为本”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