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隔代教育的反思(DOC 论文).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隔代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隔代教育;老少同乐;老小孩;小小孩
一、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台前
隔代教育主要集中在争论隔代教育的是非功过,权衡利弊。
现在对家庭教育有一种划分,就是家庭教育包括临代教育和隔代教育。
所谓临代教育主要是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而隔代教育主要是在祖辈与孙辈之间进行。自从有了家庭以来,隔代教育便应运而生了,不同的是,在以前,隔代教育往往只是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不少年轻的父母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孩子交给长辈教养,以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工作和学****因此,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对隔代教育的争论
目前对隔代教育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争论隔代教育的是非功过,权衡利弊。
利大于弊的观点: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等,要比年轻父母经验丰富。而且,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孩子由祖辈教养,饮食起居能得到细心照料,身体素质和安全得以保障,解除了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专心致力于事业和工作。
弊大于利的观点:老人带孩子时,常常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以致孩子任性、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的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长期得不到矫正,养成不良的行为****惯和性格特征。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有的孩子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而还有的孩子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许多祖辈们观念比较陈旧,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科学的育儿观念也不够了解,与社会联系少等,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到底什么是隔代教育
一提到隔代教育,人们现在普遍想到的往往是祖辈对孙辈的教育。难道隔代教育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的教育?我想隔代教育的概念不应该是这么狭隘。就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教学相长一样,祖辈们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也会从隔代教育中受益。
今天,我想谈谈令许多人忽视的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隔代教育对老人的作用。老人的身心健康、幸福快乐也需要我们去关心。我们不去分析一下为什么老人喜欢与孙辈在一起呢?
四、为什么祖辈乐于投入隔代教育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老少同堂的****俗,人们普遍觉得儿孙满堂才是人丁兴旺,才是福气。因袭相传,代代如此,
“隔代教育”成了家族繁衍、传宗接代的大事。由此形成了一种不断为儿女奉献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特征。老人要是不帮子女带养孩子,反倒觉得自己不近情理,没有尽到责任与义务,甚至还会招来旁人的议论。
(二)血浓于水的亲情
血缘、亲情也是老人钟爱孙辈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常常因自己年轻时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感到内疚,因此把更多的爱全数转移投射到孙辈身上。孙辈的成长让祖辈们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了生命力,祖辈喜欢与孙辈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人们离开工作岗位后,往往会很不适应,心无所属,好像没有什么精神寄托了。许多老人认为当自己被贴上“老”的标签后,就意味着

隔代教育的反思(DOC 论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oc5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