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次世界大战.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法西斯政权的特点是什么?
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的法西斯政权进行了哪些活动?
面对法西斯的扩张,大国们采取了什么态度?
对内专制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WAR Ⅱ
材料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在中国政府上诉国联后,国联于1933年2月24日通过决议:……声明对“满洲国”不给予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承认。……要求日本退出中国东北,恢复中国对日占区的主权,要求在该地成立具有广泛自治权的新政府机构,并承认日本在该地的“特殊利益”。决议通过后,日本代表马上退出会场。3月27日,日本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材料二:在意大利人开始侵略的一个多星期之后,国联理事会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国联大会根据盟约第十六条投票赞成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这些制裁于1935年11月18日生效,它们包括禁止给意大利以武器、贷款和原料,但不包括主要原料——石油、煤、铁和钢等。……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材料三:1936年,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8年,又兵不血刃吞并了奥地利。德国的这些扩张举动,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姑息,纵容,妥协!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法西斯气焰更加嚣张
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西方国家绥靖政策在战前达到顶峰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
材料
材料1 捷克斯洛伐克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力排在第七位,并在意大利之上,绝非弱国。
材料2 德军在捷克斯洛伐克可布置43个师,而捷当时有45个师,近百万人。
材料3 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国有着同盟关系,有着训练有素的军队和重要的军事工业,还有防御德国的坚固工事,这些工事正好设置在苏台德区。
材料4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的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
1)根据材料1、2、3,概括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
2)根据材料4,分析英国政府的态度。
和平到来了吗?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了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区交给德国。
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英国首相张伯伦
思考
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
1,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想避免战争;2,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驱使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为此,他们便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第一,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第二年3月,德军开进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其军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德军开进苏台德区
慕尼黑阴谋
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
牺牲
德国
苏联
祸水东引
纵容
慕尼黑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WAR Ⅱ)
一、慕尼黑阴谋
1、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未受国际社会有效抵制,野心膨胀并将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2、《慕尼黑协定》签订
(1)时间:1938年9月
(2)内容:德、意、英、法四国规定:捷克斯洛伐克10天内将自己国土“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3)地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指对侵略者不给予制裁,而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其他例子: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4)影响(危害):①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②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膨胀;③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④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是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8.72 MB
  • 时间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