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苏教版语文九下《呼兰河传》优秀实用课件:69页.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永春一中吕进式制作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冰心
女性文学的特点
女性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中国文学史的舞台上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在这场被喻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运动中,相继出现的女作家如繁星璀璨——
第一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诠释“爱的哲学”的冰心,“海滨故人”庐隐……
第二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丁玲,萧红,张爱玲,苏青……
第三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谌容,王安忆,张抗抗,毕淑敏,铁凝,池莉,苏童,方方,陈染,迟子健……
内容主要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
一、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及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二、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它加以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呼兰县,以呼兰河得名。呼兰河,《金史》作“胡刺温水”,《明一统志》为“忽刺温”,到清代称作“呼伦河”、“霍伦河”,最后统称“呼兰河”。呼兰,一说是女真语“忽刺温”的音转;一说是满语,意为“烟囱”。呼兰地名是以地濒呼兰河而得名。“呼兰”是满语,为“烟筒”之意。清初在呼兰河设置了八处卡伦,此地便是其中之一,后设治时,取呼兰为名。沿用至今。
萧红故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萧红:“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鲁迅
萧红研究最初局限于“抗日文学”和“左翼文学”的角度,存在较多的误读。近年以来,研究更结合萧红个人的悲剧性身世,及其作为一个注重个人感受和生存体验,具有相当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的作家,其个人性创作审美特质的完整呈现,对萧红小说的独特意蕴及文体风格:情绪化、体验化和自传性特色有了较多的认识。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
----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女儿”的性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的命运。一生中家庭温暖的极度缺乏,使“无家”情结成为萧红的宿命;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萧红: 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坷坎的爱情——“失爱”之痛:从逃脱家庭包办婚姻,初恋受骗,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纠葛及最终失败,来自男权社会的冷漠与欺凌贯穿了萧红落寞而痛苦的一生;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火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体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红的个性化独立写作,注定成为“主流”文化的“他者”,得不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在民族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双重压迫下,寂寞情绪和无家情结困扰了萧红一生,也造就了她独特的艺术世界。萧红的创作中,也因此有了深刻的悲剧体验和刻骨的人生悲凉,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民国四大才女
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于福建闽侯。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1909年入教会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信仰基督教。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

[九年级语文]苏教版语文九下《呼兰河传》优秀实用课件:69页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8
  • 文件大小1.80 MB
  • 时间2018-06-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