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父子情舒乙舒乙.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父子情
舒乙
舒乙,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舒庆春)的儿子,本文是舒乙在父亲去世20多年后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老舍,小说家,剧作家。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老舍先生是在文革中不堪迫害而投湖自尽的。去世当晚,只有他的儿子舒乙陪伴他在黑暗的太平湖畔过了一夜。
初读体会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通读全文,你认为老舍是个怎样的父亲?从具体事例中分析,阅读同时写写批注。
以“我认为老舍是个的父亲,文中写道”的形式发言。
2、舒乙一开始就懂得和理解父亲那份爱了吗?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情感?浏览课文,圈划出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再读品味
《父子情》这篇回忆父亲的散文,文笔朴实,情感真挚。舒乙没有对父亲进行豪言壮语的赞美,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是既朴实又富有深情的语句,仿照下面的例子品味。 例如:“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 ——这是一句简洁而平实的记叙,“从不”、“常常”写父亲乐于让我听大人们交谈,增长见识。“不无亲切”写出父亲对我日常的慈爱。
三读回味
文章最后写道:“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是否矛盾,为什么?
父与子的最后一眼     1966年8月24日,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平常的一天;太平湖,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平常的地名。1966年8月24日,老舍先生不堪“四人帮”的迫害,投太平湖自尽!     为了抗争,为了扞卫人格尊严,老舍先生愤然跳进了北京太平湖。文化界把老舍之死与屈原投江相提并论,认为是“文革”历史上最具英雄主义气概的抗争行为之一。     父亲的死给舒乙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他在回忆的文章中写道:     "那一夜(老舍投湖自尽那晚),我不知道在椅子上坐了多久,天早就黑了,四周是漆黑一团。公园里没有路灯,天上没有月亮和星星。整个公园里,大概就剩我们父子二人,一死一活。天下起雨来,是蒙蒙细雨,我没动。时间长了,顺着我的脸流下来的是雨水,是泪水,我分不清。我爱这雨,它使我不必掩盖我的泪。我爱这雨,它能陪着我哭,我只是感到有点冷。""我摸了父亲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回报给他。"
做木匠、瓦匠同样有意义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父子情舒乙舒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