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透视孟子的民本思想.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孟子的民本思想摘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孟子的“民本思想”极具代表性。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有其相似之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本文以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选择和时代对“民本思想”的呼唤两方面为背景,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孟子的民本思想”着力挖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闪光点,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分析剖析孟子的民本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扬弃。关键词:马克思群众史观孟子民本思想一、关于孟子的民本思想的概述中国“民本”两字,首见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川,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直接间或接以体现“民本”思想者。其中,孟子是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民本思想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孟子民本思想之一:是以人民为政治之主体,提出的“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观点。他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并流传甚广。美国人洛弗尔于1932年在《科学的美国》杂志上发表一篇中美民族的分析论文,题为《中美的接触点》,首举“民治精神”为中美两国民族共同的特征,他说:“远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孟子,已倡导‘民贵君轻’的大义,自秦废封建,取缔贵族,中国即为民治的社会”。美国第33任副总统华亨利·阿加德·华莱士说:“中国哲学和国民心****之趋向民治,对于西洋政治哲学有重大的影响,美国建国时期,贤哲之士,倡导革命,奠定宪政,其信仰与作风,虽云直接得之于欧洲,实为间接取之于中国”。可见孟子民本思想的影响面之广。孟子民本思想之二:“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务。孟子的民本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一种认识,体现在关注民生、顺应民心、尊重民意保民、养民上。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史观的概述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立者,他们的群众观是在进行无产阶级理论创作和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二、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正如***所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选集》人类社会的一切科学文化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在社会大革命时期,人民群众以其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时期,人民群众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时期,人民群众则是打碎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实现社会革命变革的主力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四、马克思的群众史观和孟子民本思想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人类一切文化历史遗产采取的总方针是: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几千年,具有值得肯定地方,但其弊端也

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透视孟子的民本思想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