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童心理学论文范文-谈谈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学校生活中心理融合状况-word版下载.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童心理学论文范文-谈谈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学校生活中心理融合状况-word版下载.doc儿童心理学论文范文:谈谈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学校生活中心理融合状况*word版下载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学校生活中心理融合状况*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儿童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随迁儿童的好朋友数量并不比当地儿童低,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孤独现象。但是,在好朋友的组成上,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都存在明显的同类别边界效应,即更多地选择同类别群体儿童做朋友。
与当地儿童相比,随迁儿童在担任班干部、学业成绩和班级人气指数方面处于相对劣势。随迁儿童融入当地儿童群体存在难度,但群体区隔不大,在起绰号等方面没有表现出群体歧视。
从区域差异看,无论东西部,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都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类别边界效应,但是,西部儿童好友数量多于东部,东部的随迁儿童群体类别边界效应更明显。
从个体人口统计学变量看,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班干部、学业成绩水平等变量上均表现出心理融合方面的各自差异,并且多与东西部区域变量存在交互效应。
从影响心理融合的场合因素来看,同学玩耍时、家长会时、假期时、奉献爱心时是两类儿童共同提到的容易凸显儿童户口身份的场合。在食堂里、公布成绩时和家长会时,东部学生中随迁儿童身份凸显程度高于西部。
一、理由与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迁儿童数量逐年增加。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子女也随父母迁往异地。
当前,各流入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求,正积极安置随迁儿童就地入学,基本解决了随迁儿童“有学上”理由。随之而来的一个理由是:在群体心理层面上,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能否相互接纳?有哪些因素影响两个群体之间的心理融合?解答这些理由,对于帮助随迁儿童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跨越有着重要作用。
在本调研中,随迁儿童是指户口在外地,跟随父母在当地生活,并在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当地儿童是指户口在本地,并在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心理融合是指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两类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与接纳程度。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随迁儿童在与当地儿童同班学****的过程中,在群体心理层面上彼此心理接纳与相互认同程度。
为避开传统自陈式问卷在群际关系研究中可能导致的掩饰性误差,本调研通过测量社会心理距离、重要他人选择取向、群体成员全面评价、群体边界表征程度、身份标签显隐场合等途径,借助内隐测量技术探究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群体间心理融合的特征。同时,收集调研对象特别是随迁儿童的个体人口统计学变量,用以探讨随迁时间、年级、性别、学业成绩等因素对心理融合状况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调研主要以纸笔作答的形式,请学生如实填写自己在班里的好朋友姓名,选择心目中的重要他人(玩伴、同桌、小组成员、班长等),对转学而来的两类新同学(随迁儿童、当地儿童)特征进行预测,填写班里同学的绰号,选择凸显群体类别身份的主要场合等,从而有效测量与比较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的人际状况、人际距离、群体边界等。
本调研于2012年11月前后展开,以东部和西部代表性城市宁波和重庆为调研区域,以两地义务教育阶段当地儿童与随迁儿童混编班的两类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以整班抽样的方式

儿童心理学论文范文-谈谈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学校生活中心理融合状况-word版下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