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叙述描写与说明.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二章:叙述、描写与说明
教学要求:
体会叙述、描写与说明的作用,
掌握叙述、描写、说明的方法。
第一节:叙述
一、什么是叙述
叙述:对人物、事件作的交待、介绍。“人以事显,事以人生”。叙述出现(使用)频率最高。是最基础的表达方式。
六要素:人、事、时、地,因、果。
二、叙述的人称
即叙述主体的人称:作者的立足点、观察角度、口气。
(一)第一人称(单向视角):
“我”、“我们”——当事人、见证人。日记、书信、游记、回忆性文章、报告文学等实性文体中的“我”——作者本人。小说,一般不看作本人,是叙述者或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孔已己》、《在悬崖上》《最后一课》《海岛女士兵》。
在作品中,“我”有轻重之分,有的起连接的作用,有的是重写人物。
优点:1、亲切、自然有真实感。
2、便于表达感情。
局限:1、受“我”的立足点、时空的局限,能写的都是耳闻目睹的,限制了想象虚构的范围(长篇小说较少用)。
2、不便于调动多种手法写我以外的人物(尤其心理描写),对我也不能取客观视角写。
(二)、第三人称(全向视角)
“他”、“他们”,作者讲别人的故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包括心理)。
优点: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所见所闻的限制,便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复杂的实践、众多的人物。
不足:不像第一人称那样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引入心理描写,可一定意义上弥补缺陷。
近年来有人从文章中,对第三人称的真实性进行质疑。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文章的真实度如何,要看文章内容,要看作者是否真诚地反映生活,而不应从叙述形式判断.
不存在第三人称:引入“你”的文章(散文、诗歌等),是表达感悟。有时是作品中的人物,有时候是读者。如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人称转换的几种情况:
△“我”与“他”交互使用:如《祝福》
△多元第一人称:人物轮流做叙述者,轮流坐庄。实际是“第一人称”,但取消了多种视角(主观、客观),具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各自的优势。如戴厚英《人啊,人》孙悦、女儿、何荆夫分别做“我”。
A B
C D
△意识流小说:通篇“他”,局部“我”。
三、叙述的方式
(一)顺序:按事件产生、发展的过程(时间)写。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我的一天》。
优点是线索清楚,不足处是处理不好,流于平淡。
(二)倒叙:就是把事件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叙述。通讯、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喜剧常用
《祝福》《海岛女士兵》《假如我是真的》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有波澜)。
突出结局或重复片段。
(三)插叙:
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相关内容,插叙结束,再回到原来的叙述点上。
如评书《杨家将》,插入王兰英、杨宗魁。《青春之歌》插入林道静的幼年时代。
有的“插叙”内容是追述往事的,有人称追叙,不规范(因为方法上并没有区别)。
倒叙与插叙的区别:
倒叙:着眼于全篇、主干,文章开头
插叙:着眼于局部、枝叶,文章中间,如《故乡》,有关少年闰土。
插叙作用:1、充实情节、内容。
2、增加情节波澜。
(四)补叙:对上文情节作必要的补充说明,或对有意留下的漏洞作弥合——使内容更完整。
《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曹无伤
《小英雄雨来》
(五)分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采用先叙一件,再叙一件的方式,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如《三国演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
(六)意识流叙述:按人物意识流动。
如《春之声》、《蝴蝶》、《人到中年》。
作用:跨越时空,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增大文章容量。
不足:不易读懂,容易造成混乱。
四、叙述的要求
(一)叙述要反映人物的本质。
(二)交待清楚,条理分明。
(三)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叙述的技法(补充)
1、定好基调
如《秋夜》
2、概述与细述
3、张弛相拥,疏密相间
4、一笔并写多面(一石数鸣)
5、叙述的波澜
抑扬、悬念、断续、
离合、张弛。

叙述描写与说明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