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甲午中日战争.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甲午中日战争
制作人:王蕾
甲午中日战争
本章节重点:。
2.《马关条约》签定的内容及影响。
本章节难点:

3.《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在政治上,封建军阀、贵族和地主官僚、垄断财阀三位一体,控制了近代日本国家的政治生活,劳动人民无民主权利可言。
在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由此,代表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并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
导火线(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
国际条件: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为乘机夺取在华新的权益,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因准备未就绪,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国内条件: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对外实行媚外的外交政策,一味妥协投降;对内不能修明政治,做任何有意义的改革,相反搜刮掠夺,大肆铺张。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李鸿章实行“避战求和”的方针,寄希望于其他列强的“调停”,不作战争准备。
辽东战役
黄海海战
丰岛海战
威海卫战役
平壤战役
战争经过(甲午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到9月,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驻守平壤的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日军分路围攻平壤时,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亲临城头指挥作战,中弹牺牲。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日军占领平壤。
黄海战役:平壤战役以后,北洋舰队护送入朝援军到大东沟后返航,突遭日本舰队阻截,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迎战。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日舰也受到重创。北洋舰队虽受到了重创,但主力尚存,还可继续作战。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1894年10月到1895年4月,主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黄海大战后,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一路从朝鲜越过鸭绿江,进攻辽东。沿海防守的清军除聂士成率部抵抗外,其余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等地。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录,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日军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了野蛮的大屠杀。
1895年初,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见底,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北洋舰队爱国官兵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结果:中国战败 性质: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1、清政府***,消极避战;
2、日本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3、列强的纵容与支持。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894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的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