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词曲赋试题.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
诗词曲赋试题(五)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非客观题)两部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得分
第I卷客观题
1
2
3
4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4小题; 、,.)
1.
诗歌赏析。
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
A.
全诗从清幽的环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B.
首句“独怜”二字,寓意深刻,凸显出作者的孤傲品性。
C.
诗歌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黄鹂的鸣声,衬托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
D.
尾句“舟自横”一语,意即“小船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漂浮着”,集中表现出闲静、寂寞的意境。
2.
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著:吹拂
[ ]
A.
前两句描写了春天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的景象。
B.
三四句的意思是同样有家归不得,杜鹃你还是不要再啼叫了。
C.
这首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均为二二三式,句式整齐划一,从而加强了诗歌的韵味。
D.
整首诗写得委婉曲折,表达了游子思乡,有家归不得的感伤之情。
3.
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
A.
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
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4.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
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第II卷主观题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 .)
5.
() 朔气传金柝,________。(《木兰诗》)
6.
() 《春望》一诗的末句是________。
7.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8.
() 愿驰千里足,________(《木兰诗》)
9.
()

诗词曲赋试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kuilian1
  • 文件大小228 KB
  • 时间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