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治涝规划治涝区划.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治涝区划及分类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目录
一、治涝区划的目的和作用 1
二、相关行业区划概况 1
三、治涝区划原则与方法 11
(一)治涝区划原则 11
(二)治涝区划基本思路 11
四、我国治涝区划体系方案 13
(一)一级区划(一级区) 13
(二)二级区划(二级区) 13
(三)三级区划(三级区) 14
(四)四级区划(涝区) 14
(五)涝区分类 19
五、典型区涝区分类案例 20
六、全国治涝规划中有关区划工作的说明 26
一、治涝区划的目的和作用
编制治涝规划,首先要摸清全国易涝区分布、涝区特点(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受涝频次、灾害程度及造成损失等基本情况,因此,涝区范围的界定和分区划定是治涝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治涝区划是治涝规划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治涝工程布局、工程规模和投资,在治涝规划中有着重要作用。
治涝区划的目的,一方面是根据致涝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因素,在全国范围内找出易涝区域,摸清其分布范围;另一方面,对于易涝区域在致涝条件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全国涝区进行区划和片区分类,对涝区的特点进行归纳归类统计,分析涝区的涝情程度,为各级政府开展涝区治理规划和突出重点、按轻重缓急安排治理,以及加强涝区管理提供依据,对保障涝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治涝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二、相关行业区划概况
全国性的治涝区划国内没有过先例,基本没有工作基础,工作有相当难度。水规总院和淮委院、黑龙江院组成的《治涝标准》规范编制组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对国内部分省份、地区的涝区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研,对调查范围内涝区的有关水文形势、自然地理条件、实际受涝情况和社会经济资料等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地形、地势、气候、气象等自然条件,对比各地涝的特点、形成涝的原因;研究区划理论、区划原则和方法,搜集相关行业区划资料,了解和参考其他行业和专业的区划理论、方法及区划成果;开展探索和创新,研究不同涝区的特性和分区划分的原则、依据、指标及方法,提出涝区划分指标和涝区分类指标。初步提出了几
组区划方案;同时对典型涝区受涝指标进行筛选,拟用不同指标对涝区进行分类。在涝区中选择部分典型区进行了区划划分和受涝程度划分,以验证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治涝区划研究是对各个地区的致涝因子、涝的危害性、涝灾孕灾环境、涝灾演变过程、涝灾程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涝灾承灾体易损性和涝灾减灾体系等进行定量半定量评价或评估,进行等级划分和区域对比工作。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农业区划、水土保持区划、主体功能区划等各类区划中的定义、原则、方法、成果等相关内容,作为治涝区划研究的参考和比对基准。
1、农业区划根据农业资源情况,从自然、经济、技术等方面揭示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规律,目的是研究区域资源的优势、劣势、生产发展潜力,按市场需要论证其生产方向和任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宏观发展决策。
把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8个二级区。
2、综合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规律为指导,根据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或合并,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
把全国分为3个一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14个二级区。区划仅分到二级。
图2-1 农业区划图
图2-2 综合自然区划图
3、植被区划指在一定地段上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特征等划分出高、中、低各级植被组合单位。
图2-3 植被区划图
4、土壤区划是根据土被或土壤群体在地面组合的区域特征,按其相似性、差异性和共轭性,进行地理区域上的划分。即据各地区土被结构、分布规律、发生特性以及资源评价和生产性能,将具有相同和共轭关系的群体组合占据的区域,划为一个“土区”,与相异的地域区分开,并根据差异程度大小,在不同级别中予以反映,成为一个多等级的区划系统。
5、水利区划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为主,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及自然灾害规律的相似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流域界限与行政界线而进行的分区。其目的是找出地域差异规律,并根据各分区的水利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治理开发方向与战略重点,以指导水资源的利用。(没有找到分区图和相关分区结论)
图2-4 土壤区划图
6、水土保持区划主要依据中国地貌区划二级分区和中国气候区划、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国植被区划等,按照“从源(考虑成因、发生、发展和共轭关系)、从众(考虑综合性和完整性)、从主(考虑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本思想,遵循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主导因素和综合性相结合,区域共轭性与取大去小,以地

治涝规划治涝区划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futaobao
  • 文件大小2.42 MB
  • 时间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