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台湾旧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台湾旧名
:
在陈寿的《三国志》<孙权传>中曾提到:公元230年(黄龙2 年) 东吴孙权遣将率领甲士万人浮海进征夷洲,俘虏数千人而还。这里的夷洲,有许多学者认为就是指今天的台湾。
然而,《三国志》中有关「夷洲」的叙述却不多,仅见于〈吴书〉所记载:「(黄龙) 二年春正月,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ㄉㄢˇ) 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另外,南北朝时期的沈莹,在其《临海水土志》,则对夷洲有更详尽的描述: 「夷洲在临海(浙江台州一带)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个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众﹐荆(一种多刺的灌木)为蕃障。土地饶沃,既生五谷(谷)﹐又多鱼肉。舅姑男妇﹐卧息共一大床,交会之时,各不相避。能作细布,亦斑文刻画。……用鹿酪[骼?]为矛以战斗,磨砺青石以作矢镞刀斧……如有所召,取大空材以着中庭,以大杵旁舂之,闻四五里如鼓,民人闻之均驰赴会。……歌似犬嗥,以相娱乐。得人头,砍去脑,取其面肉,留置骨。……中庭建一大材,高十余丈,以所得头差次挂之,历年不下,彰示其功。」
沈莹的叙述,确实有相当的程度与台湾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情况相符,而许多学者主要也是引用沈莹的叙述来证明夷洲是指今天的台湾。不过,除了沈莹的记载之外,却没有更多的史料来证明夷洲就是台湾,因此,也有不少学者仍对夷洲即台湾的说法存疑。
:
流求也是台湾的旧称,又有琉球、留仇、留求、流虬、小流求等别称。
根据《隋书》〈东夷列传〉记载:公元7世纪初大业年间,隋炀帝曾派朱宽两次到流求国,结果因语言不通而仅掠夺一人及布甲而返。
两年后,不死心的隋炀帝再派陈棱(音ㄌㄥˊ)、张镇州率兵,从义安(今广东潮州)渡海攻击流求国,双方大战,流求人不敌,结果聚落被毁,有数千男女被俘虏。只是这场军事行动过后,中国大陆和流求国间,似乎又没什么联系了。
、北港:
《明史》<外国传>中有「鸡笼山」:「鸡笼山在澎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去泉州甚迩。地多深山大泽,聚落星散。无君长,有十五社,社多者千人,少或五六百人。无徭赋,以子女多者为雄,听其号令。虽居海中,酷畏海,不善操舟,老死不与邻国往来。」
鸡笼山,在今天是指位于九份与金瓜石的界山,而在明代,则主要是指台湾北部地区,进而成为全岛的名称。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鸡笼山与日本、琉球、吕宋、朝鲜、安南等国,都被列在<外国传>中。
北港,又有笨港、魍港、蚊港之别称,主要是指今天云林北港与嘉义新港一带,与鸡笼山一样,在明代以一个地区成为全岛之名称。
:
明初将台湾称为「东番」,乃指东方番民之意。
明代的陈第着有《东番记》一书,书中主要描写当时台湾原住民的生活情形,为目前研究早期台湾早期原住民的重要一手资料。
据《明史》的记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东西洋各小国无不对郑和争相献贡,只有东番远避不至,郑和因而讨厌东番,而要求东番住民颈部挂上铜铃,把东番比拟为狗国。
:
大员,又有大圆、台员、大湾、大冤、台窝湾等别称。
在陈第的《东番记》中,已经出现了大员的名称。另在明末周婴所著之《远游编》,载〈东番

台湾旧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