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政策研究.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政策研究
【原文出处】宏观经济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911
【原刊页号】3~8,30
【分类号】F3
【分类名】产业经济
【复印期号】201002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Strategy and Policy of China'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during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作者】王岳平
【作者简介】王岳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摘要题】产业结构
【正文】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制定,要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结构性缺陷,适应未来需求和国内外条件变化。但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目标并不是唯一的,既要处理好静态资源配置优化与长期动态演化的关系,也要统筹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是一个长期变量,因此,“十二五”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应把握好我国工业化阶段性转变的过渡时期的特点,既要着力解决“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也要着眼于为其后的结构转型创造条件。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向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既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包括: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中,消耗资源多、环境污染大的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比重过大,一些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而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产业发展不足。但也有不一致的看法,主要包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具有适应市场需求、朝着升级方向演变的特征,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呈现某种低度化和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的特征。甚至有人认为重化工业并不是工业化所必经的阶段,应该学****发达国家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中,既有对实际情况的解释性观点,也有根据矛盾、冲突和理想状况提出未来调整的方向。它们之间在各自的讨论区间内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一些问题只是表象而非本质,尤其是对产业结构评判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目前尚没有—个统一的意见,也导致了在产业结构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根本上来说,评价产业结构应从最基本的原则,即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原理和产业结构的功能来考察。前者主要是关注生产要素配置的短期和静态效益,而后者关注长期和动态利益,不仅包括增长效应,还应包括协调效应、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
    按照上述标准,我国产业结构基本上适应了需求变化,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生产要素虽然没有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但呈现出向生产率增长率高的部门转移的趋势;协调效应、分配效应和就业效应不理想,环境效应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政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经管专家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