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奇迹在真诚与期待中诞生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
个案表现:
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吴增强老师“留守儿童辅导”案例中的吴梦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渐渐地找回快乐的童年。这使我想起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王程,是一名十二岁的男孩。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四年级进入我校时,其父亲外出务工,该生随母亲在家中,在其就读五年级时,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生活,五年级起由爷爷奶奶监护,现在进入六年级,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王程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奶奶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奶奶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友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心理:该生在学****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原因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更是不闻不问。
3、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小时候的他,性格开朗而又活泼,自父母外出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王程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具体做法:
一、倾注爱心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男孩子一般不太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当情绪问题不能够自我排解时就会积压产生心理问题,假如说缺乏自信、焦虑自闭、或者悲观消极。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地进行一些心理上的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