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名称]
中药熏药治疗
[简介]
中药熏药治疗是将药物煎汤,经过中药熏蒸治疗仪煎煮产生蒸汽,作用于局部皮肤或患处,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的细胞、汗腺、毛囊、粘膜吸收和渗透进入人体。结合经络的沟通作用、脏腑的调节作用以及局部的温热刺激作用,达到温通血脉、松弛痉挛、调和气血、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疏风散寒、祛风除湿等作用。
[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制性脊柱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禁忌症]
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皮肤破溃、严重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孕妇等禁用。
[操作规范]
,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暴露熏治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放入药箱煎煮,调节喷药口距离。以患者感觉温热,不烫伤皮肤为度。
,每天1次,10次一个疗程。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应在患处盖上毛巾,防止受凉感冒。
,待恢复后再离开治疗室。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名称]
刮痧
[简介]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适应症]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
新发骨折的患处,两月内的手术疤痕、患有恶性肿瘤者。
妇女月经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 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6. 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 cm。
7. 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8. 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9.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名称]
穴位贴敷
[简介]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禁忌症]
孕妇、幼儿慎用。
颜面部慎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
[操作规范]
,取合理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
,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b6785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