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7对联艺术技巧之遣词技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联的艺术技巧之遣词技巧
遣词的技巧,指的是词词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某些特色,获得某种艺术效果。
一、双关法
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使其同时表达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表面的,一是隐藏在深处的。二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从之分,为主的多是隐藏在内部的意义。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双关。
双关一般有两种类型。
1、谐音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言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关意义,常表现为不同的词性或不同的结构。如《巧对录》中记载的一联: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从表面意思来看,上联是写江中船行的景象;下联是写演奏音乐的场景。然而,联中却深藏另一层意思。“橹速”,意为摇橹迅速,其实谐音三国东吴名臣鲁肃;“帆快”,意为风帆行得快,音谐西汉大将樊哙;“笛清”,意为笛声悠扬,音谐宋朝大将狄青;“箫和”,意为箫声柔和,音谐西汉名相萧何。这四个词都是主谓结构,而所谐之词却是专用名词。
明末湖南衡阳人王夫之,曾在南明桂王的朝廷当官。抗清失败后,隐居衡阳船山。他曾写过一副怀念明朝,不仕清朝的对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借“清风”指清朝,借“明月”指明朝。借清风的“清”与清朝的“清”同音;借明月的“明”与明朝的“明”同音。
2、词义双关。
也称寓意双关,是利用词的多义性,使语句具有双关意义。如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题剃头铺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磨砺”、“及锋”、“头颅”等词从表面上看,讲的是剃头,实际是说只要等起义一爆发,他就要率领起义队伍杀尽天下贪官污吏。
欣赏这类对联,所寓之意须要根据写作背景去推想。
词义双关多用于行业联、戏台联等。
二、比喻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利用乙事物与甲事物有类似点,从而用乙事物来比喻甲事物。它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如、像、是……),并由此组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主要形式。
1、明喻。常用“乙像甲”这一形式表示。如一副巧联:
新月如船,撑入银河仙姐坐
红轮似镜,照归碧海玉人观
“新月”、“红轮”是本体,“船”、“镜”为喻体,“如”、“似”是比喻词。
再看武昌黄鹤楼联:
江城如画宜初霁
风月无边似旧时
2、暗喻。直接用“是”、“作”、“为”之类的词语进行比喻。如广西桂林阳朔画山联: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暗喻也可以完全不用“是”之类的词语。如:
宝塔七层,高举金鞭对白日
长城万里,倒生牙齿啃青天
联中将宝塔喻为金鞭,将长城的垛口喻为牙齿。
3、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取代甲事物,表达两事物之间的关系比暗喻更要密切一些。如河北赵县赵州桥联: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不用任何比喻词,直接借“碧玉环”取代桥洞,借“苍龙背”取代桥身。
三、借代法
借代,即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原名,而用另一与某事物相关的事物替代,以增强联语的形象性,协调联语的音律。它既不像同义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也不同于借喻,只是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
如章世钊赠徐悲鸿联:
海内共知徐孺子
前身就是九方皋
徐孺子,即东汉南州名士徐稚,家贫,但有大德有大名;九方皋,善相马,与伯乐齐名。《九方皋》又是徐悲鸿的油画名作。上联是借人(徐稚)代人;下联是借物(油画名作)代人,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非常贴切。
借代法有几种。
1、代物。即以事物相代。
具体代抽象。如: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间
这是宋代进士洪平斋所撰的对联。这里的“之乎”、“而已”是借用具体的文字符号来代替“学问”这个概念。像现在我们常用“神州”、“九州”来代替中国,都属此类。
抽象代具体。如明代于谦少年时与主考官对的一副对联:
小子暗藏春色
大人明察秋毫
主考官看见随父进来的小于谦,衣袖里放着一朵鲜花,就出了上联。花,本是春天景象中的一部分,以
“春色”代“花”,使其变得抽象。
再如一副中秋联: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飞轮、明镜、银盘,都以其圆、亮的特点替代月亮,轮影代月影,镜光代月光。
2、代人。即以与人有关的事物来代人本身。这种形式又有多种。现列举两种。
以作品代人。如清人吴梅挽曾朴联:
平生事业《鲁男子》
半世风流《孽海花》
这是借两部作品代替作者曾朴本人。
以官名、籍贯代人。如一副讽刺妙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代李鸿章,当时李鸿章主政,他是安徽合肥人。下联人翁同酥,时任户部尚书(相当于古代司农),江苏常熟人。
除了可借作品、官职、籍贯代人之外,还可以借用处所、歌谣、饰物、绰号等代之。
四、比拟法
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即有意以物拟人,以人拟物,这就叫比拟。
拟人:

2-7对联艺术技巧之遣词技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6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