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剧音乐发展现状与思考.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剧音乐发展现状与思考

谢振强*

中国京剧音乐自上世纪 50 年代初的“戏曲改革”到 70 年代中期“文化大革
命”结束的 20 多年间得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运用西方作曲技术,创造性地表
现不同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至
在之后的几十年京剧音乐发展和创作中,这些经验仍然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但从
发展的角度看,京剧音乐的创作自“文革”结束后,除了个别“惯性作品”(指
创作思维、方式、技术等方面依然沿袭“样板戏”①的模式进行的创作),整体
呈下滑趋势,加之受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京剧音乐的创作在低谷中
徘徊。

一、京剧音乐发展历程简述
京剧音乐自形成至今 200 年左右的历史,始终是在不断的巩固、传承和变化
中发展着。前 100 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来自不同区域的戏曲声腔(诸如皮黄等
声腔)的汇合期、磨合期、融合期和京剧音乐程式的形成与巩固期。到了 20 世
纪初-40 年代进入成熟期,京剧声腔艺术呈现出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
也是京剧流派和剧目产生最多的时期,“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
等在此期间陆续产生。流派的形成,标志着京剧声腔艺术的个性化发展,这种个
性化艺术表现形式和思维,在某种意义上与“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西风东渐”
历史背景下的西方艺术审美特征相吻合。建国以后的50-60 年代中期,是戏曲音
乐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为 70 年代中期也是建国以后戏曲音乐改革与发展的
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都需要与社会的发展变迁与审美需求相适应。50 年
代初,正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政治决定意识形态的当时,国家阶段性任务决定
了文化艺术发展方向。传统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在无法满足国家意志和时代需求
时,必然形成艺术本体的改革。50 年代的“戏曲改革”(以下简称“戏改”)
便是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特定历史背景下展开的。戏曲音乐是“戏改”中
的重要内容。50 年代初期,在政府的号召下,大批音乐工作者被派到戏曲团体
参与戏曲音乐的整理、创作与改革。这是戏曲界与音乐界联合创作戏曲音乐作品

* 谢振强,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
7
的初级阶段,也是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作曲技术初步应用于戏曲音乐创作的初级
阶段。当时,虽然这些外来手段在戏曲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还比较简单和生硬,甚
至有些格格不入,但对后来的音乐创作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也正是这些探
索和试验,为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发展与辉煌开启了封闭的大门。这种中西文化的
碰撞,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逐步适应,是形成现代京剧音乐的创作高峰和艺
术高峰的重要过程。1964 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当时演出的
剧目有:上海演出团的《智取威虎山》、哈尔滨京剧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北京市实验京剧团的《箭杆河边》、山东省演出团的《奇袭白虎团》、北京京剧
团的《芦荡火种》、天津市京剧团的《六号门》、北京京剧二团的《洪湖赤卫队》、
上海演出团的《战海浪》、《柜台》、《送肥记》、《审椅子》、黑龙江戏曲学
校实验京剧团的《千万不要忘记》、内蒙古京剧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陕西
省京剧院的《

京剧音乐发展现状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