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余杭仓前街道调查报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余杭仓前街道调查报告————余杭塘河的发展2011212551人教111傅萧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又名“官塘河”,流经余杭镇、仓前镇、五常街道至杭州,汇入京杭大运河,。余杭塘河在历史上商船云集、航运发达,反映了以漕运文化为中心,并随其发展而来的治水文化、商贸文化乃至建筑文化,是记载余杭历史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下沙搬到仓前,有了接触仓前的机会,于是,想对这条婉婉流过仓前的河道作一番了解,余杭塘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分支,为何古代甚是繁华的河道到如今变得如此平静甚至是凄凉。一、曾经繁华的余杭塘河仓前粮仓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临安便民仓。清嘉庆年间的《余杭县志·仓敖》记载:“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曰仓前”。临安为南宋时杭州的府名,余杭为属县,仓前属余杭县管辖,地处县城东面;便民仓,则是用来储存粮食供朝廷赈灾济民所用。仓前,原名灵源,自古就是著名的稻米之乡,粮源丰富;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余杭塘河横贯其中,运输十分便利,离杭州又较近,一旦需要即刻到达,南宋朝廷看中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就在灵源街之北建造了粮仓,称之“临安便民仓”。隋大业间(605年~618年),余杭塘河为漕运而疏浚,是古代余杭县主要航道之一。清嘉庆《余杭县志》记载“余杭塘河在县东南二里,阔三十步深一丈许,连南渠河,自安乐桥四十五里至杭州之运河”。余杭塘河上游为南渠河。宋时南渠河西通木竹河,从石门塘达洞霄宫。下游经长桥,东流约七里而至觅渡桥,折东南流约十二里,至观音桥又东流约一里,至卖鱼桥,与下塘河会。古时,临安、於潜等地竹木山货经木竹河至余杭集散。余杭塘河“通舟楫,水盈可胜三百斛以上舟,迁旱水涸亦可胜百斛舟”。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张士诚自武林港至江涨桥新开运河,使余杭塘河与京杭运河直线沟通,提高了余杭塘河的航道作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选石筑余杭东关至文昌阁堤塘于道左。翌年疏浚,上及石门,疏南渠河之浅阻以通商舟,开木竹河之湮淤以溉田。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航道宽度达4米,可通小船。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余杭港埠物资集散量增加,较大吨位的木帆船陆续驶抵余杭,古航道卖鱼桥段河道狭窄,时碍航行,除航船和小吨位船舶继续行驶观音桥、卖鱼桥航线外,航道走向改由余杭经仓前、女儿桥至杨家桥,北折过杨家桥绕三墩文星阁,东向经祥符桥,东南出小河惠安桥至大关桥进入运河。二、余杭塘河的现状如今的余杭塘河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景象,河面已不像过去那样宽广,给你的是一片宁静感。走近余杭塘河,水面已不那么清澈,岸边上的村民依旧拿着各种脏衣服在河边清洗,偶尔也会走过来少许洗菜洗瓜的人,另一侧则有三三两两的人拿着鱼竿悠闲地钓着鱼。河岸线上的泥越积越多,甚至有不少污染物附着于泥土之上,水面因为人们的污染以及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逐渐浑浊起来。余杭塘河不仅失去了以往的繁华,甚至有些落寞,千百年前,谁会想到如此船只川流不息的河会变得如今这般面貌。章太炎故居旁的余杭塘河更显孤寂,河道边也没有生机勃勃的植物,只有荒凉的杂草堆,而在河岸还随处可见垃圾,村民普遍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水法律观念淡薄,在河道上随意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现象十分突出,河道污染比较严重。如果不是别人介绍我一定不会把它和鼎鼎大名的余杭塘河结合起来。河道越变越窄,吃水位高的大型船只的通行自然也变得不再可能,航运能力的减弱,使得余杭

余杭仓前街道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