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改作圉圉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四、动态助词“过”的产生和发展动态助词“过”,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和结束,通常称之为“过1”;二是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或这样的经历,通常称之为“过2”。过1:吃过了;过2:吃过蛇。动态助词“过”,在虚化前是趋向动词,表示主语从甲处到乙处的趋向行为。如:《孟子》: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沛公引兵过(南阳)而西。南北朝时期,动词“过”开始出现在位移动词之后,作趋向补语,其后出现的名词宾语是经过的处所。如:《搜神记》:有县农行<过>舍边。《世说新语》:自送<过>浙江,寄山阴魏家,得免。唐五代,“过”用于非位移动词之后的情况开始出现,“过”不再表示位移行为的趋向,而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和结束(过1),其后出现的名词宾语与处所无关。如:《赠华州郑大夫》: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太平广记》:每至义理深微,常不能解处,闻醉僧诵过经,心自开解。《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仁状上蒙使君报云:“本司检过。”《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婆云:“水不妨饮,婆有一问,须先问过。”“过”与位移与趋向无关,表明已由动词虚化为动态助词。行<过>舍边诵过经宋代,“过”开始用于动词之后,表示曾经有过某种经历或经验。过2《朱子语类》:看文字须仔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仔细。《朱子语类》:如射法之属,皆造过。但造得太文,军人划地不晓。(划地:照样,依旧)《二程集》:不知周公一一曾与不曾看过。《和致仕张郎中春昼》: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朱子语类》:草草看过《易传》一遍,后当详读。元明时期,“过”表示“曾经(过2)”和“完结(过1)”义的用法得到发展,“动词+过+宾语”式普遍增多(吃过蛇)。过2的用例如:《通制条格》:其捕盗官及应捕人,如本境失过贼人者,听功过相折。《元典章》:从来不曾断过如此体例。《元典章》:御前看过新斛样制,钦奉圣旨。(恭敬)《警世通言》:前日已做过百日了。《西游记》:当年因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卦炉中,煅过一番。“过1”的用例如:《元典章》:比及打络过,折耗了,不勾有。《通制条格》:如今拟定体例,与中书省安童为头,官人每再商量过闻奏。《西游记》:人吃了他,可以延寿,欲请舅爷看过,上铁笼蒸熟,与舅爷暖寿哩。《***词话》:待的李娇儿吃过酒,月娘就起身。《警世通言》:又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明代,“过”的使用大量增加,其用法和现代汉语趋于一致。动态助词“过”的虚化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南北朝,“过”出现在位移动词之后,作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有县农行<过>舍边。第二阶段,唐五代,“过”附在非位移动词后面,语义已经虚化,不再表示位移动作的趋向,而是表示动作的完成和结束,其后出现的名词宾语均为非处所宾语,“过”产生“过1”的用法。赦书宣过喜无囚。第三阶段,宋代,“过”与有过去时间义的动词搭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过去时间,产生“过2”法。盛衰阅过君应笑。曹广顺认为,当表完成的“过1”用于表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句子中,便会有“曾经”义的出现,“过1”也就因此发展为“过2”。报过1名了前天报过2名了第五节形容词的发展一、形容词在上古文献中的分布上古,形容词有类似词头的前加成分,如“其”、“有”等。如:《诗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有弥济盈,有鷕雉鸣。周代,形容词词缀产生,有“如”、“若”、“尔”、“然”、“而”和“耳”,相当于……的样子”。词缀“然”,从《诗经》起,在汉语中一直使用。起初,“然”只作单音形容词缀。如:《诗经》: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顺)《论语》: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孟子》: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战国时期,“然”还可以用于叠音形容词词缀。如:《孟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芒通茫)《庄子》:子贡蹙蹙然立不安。(忧惧不安貌)后来,单音形容词带叠音词缀的用法出现,最早见于楚辞。如:《九章》: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静穆时渺渺没有边际,苍莽处茫茫没有形态。)

改作圉圉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