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文庙    在资中,有一座气派非凡的建筑,这就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精神殿堂——文庙。    资中的文庙始建于北宋,这里十分完整地保存了从清代康熙年间到民国时期的十块匾额,在各地的文庙中也不多见。    文庙是过去文人举行祭孔大典的地方。资中的文庙里有一座高大的孔子牌位,非常引人注目。明朝嘉靖皇帝曾经下令,将孔子牌位的大小统一为二尺三寸,资中的这块孔子牌位就是在嘉靖年间树立的,却高达八尺八寸,比皇帝规定的标准大了近四倍。    资中的文庙更不同寻常的是,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的文庙中,孔子都是端坐于庙堂之上,接受读书人的朝拜。在资中,孔子却与众不同地站着,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要从这幅《孔子访弘问乐图》说起。春秋的时候,资中有一个叫苌弘的人,他学识渊博,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乐,是当时周朝的大夫。   据说苌弘曾经在这个石洞中夜观天象,昼****韶乐,孔子曾专门请教他:究竟武乐和韶乐哪一个更好呢?苌弘说,韶乐可以称得上是尽善尽美的音乐。在听完苌弘的介绍后,孔子特地跑到齐国去欣赏韶乐,听完孔子由衷地感慨道:韶乐的美,让他三个月不知肉味。   因此,苌弘可以算得上是孔子的老师,在苌弘的故乡资中,倡导尊师重教的孔子当然以身作则,站起来以示恭敬了。   文庙坐落在资中的一条状元街上,之所以叫做状元街,是因为早在800多年前的南宋,这里就出过一个状元。110年前,这里又出了一个很出名的状元,他的名字叫做骆成骧。在骆成骧之前,整个四川在清代的近三百年间没有出过状元,骆成骧中状元破了巴蜀的天荒。在我们四川清朝没有出过状元,,(除非),,右边一个各,因为我们四川人呢,各和角不分,(所以大家说)马终于长了角了。骆成骧是清末屈指可数的最后几位状元之一,在他中状元的10年后,科举制度被取消,状元这个词永远的尘封进了历史的记忆中,他也因此成为清代四川惟一的一个状元。   骆成骧从资中赴京,参加考试的那一年是公元1895年,正是康有为公车上书的那一年。在那年的殿试上,渴望维新变法的年轻皇帝光绪出了四道题,而在殿试的对策上,骆成骧只用了不到两千字,却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地提出了为国分忧,改革图强的主张。那一年,南海举人康有为中了进士,而资中的骆成骧却被光绪钦点为头名状元。六十年后,大画家张大千在海外画了一组思念故乡的《资中八胜册》,其中的一幅《三峰毓秀》,还记述了骆成骧中状元的故事。“三塔成,状元出”虽然只是传说,却传达出资中人对地灵人杰的美好期许。   板板楼是个集餐、茶、旅于一体的客栈,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是资中最为古老的一家千年老店。据《通志外纪》记载:赵逵青少年之时爱在夏天晚上乘凉的时候在街上***,北街茶馆里有五个吃茶的,一见到他***而来便像见到什么大人物似的,连忙回避了,当时资中正在瘟疫流行,那五个人走了之后瘟疫也停止了,原来那五个茶客竟是五瘟神,知道赵逵今后要当状元,是贵人,所以回避。文中所说的“北街茶肆”便是后来的板板楼客栈,它像马房街的栈房一样,非常出名,虽然不能停放车马,但位处城中,又兼营餐馆、茶馆、酒店,从北门进城的行客都喜欢在这里住宿,但是人员冗杂,既有发迹之前外出求学赴考的李石、赵雄、周冕、骆成骧等文人学士,也有浪迹江湖卖艺谋生的三教九流。清朝光绪十年(1884),南溪县来了个“叙州三杰”之一的饱学之士包弼臣,到资州任学正。由于初来乍到,州官老爷高培谷暂时没有给他解决住房问题,便临时住在板板楼的上官房。他听人说了赵状元***驱鬼的故事,感慨系之,便在学署门前写了副对联:        假胜地作诗寮,倘子渊有灵,当吹起洞箫,助予叠韵;         得诸生为雅友,问郑虔何事,只斟满斗酒,与尔消愁。  他的“雅友”中有个骆成骧,特别的聪明好学,看了这幅对联,说道:“老师写得实在是好,但只写了王褒,没有写赵雄,未免美中不足。”于是包弼臣便为板板楼客栈也写了一副:       纯而后肆,读制策万言,重文艺尤先器识;        正以祛邪,听长笛三弄,为芦生即动鬼神。   此联由板板楼老板刻成木牌,挂于茶肆,生意更加兴旺。  民国年间,板板楼仍然长盛不衰,茶馆里高朋满座,每天都有打围鼓的,打金钱板的,讲评书的,说说唱唱,热闹非凡。板板楼旅馆现在还在,但面目全非,从前的木瓦建筑变成了钢筋水泥建筑,并且只有旅馆,没有餐馆、茶馆了。  清朝道光年间,资中西门外城墙边住着一个年轻寡妇,与报恩寺的一个和尚有私情,每天二更(晚上九点)之后,和尚就要前来幽会。报恩寺到寡妇家有三里多路,城边有条河沟,一年四季水流不断,那时没有修桥,来往行人只有踩水而过,和尚也不例外,每晚走到河边都要脱下鞋袜,虽然水不深,但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