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郭飞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多数文科教师都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工作两副重担,是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军。如何在促进教学的前提下搞好科研工作,这是许多高校文科教师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和现实问题。笔者略陈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一、面向实际科学研究必须与客观实际(特别是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之“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就高校文科教师来说,这至少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面向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实际;二是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三是面向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四是面向专业理论与实务研究及教学研究的实际。***同志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面向实际的大前提下,选准科研课题至关重要。科研课题选择得当,就如同勘探队员发现了矿山,掘井者挖到了“井眼”。科研课题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与课题相关的客观因素(如课题本身的重要性,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状况以及社会需求状况等),更要考虑个人或课题组驾驭课题的能力(如知识结构、学术专长、资料积累、对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及社会联系和信息渠道等)。在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个人或课题组具有较多有利条件或具有相对优势、社会的现实需求或潜在需求较大的课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切入点或生长点。二、求是创新求是,即探寻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创新,一般是指在批判或改变旧事物的过程中创造新事物。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创新至少可以包括理论创新、对策创新、方法创新、体系创新等。如果说社会实践是社会科学赖以生存的土壤,那么,创新则是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创新一词在我国颇为“时髦”,仿佛人人可用,处处可用。然而,笔者认为,在高校文科科研工作中,创新决不是可以随便乱贴的标签。一是,创新要名副其实。要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准确把握学术界和实际部门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或新对策才有可能是创新;否则,就不是创新。能否称得上创新,要以客观尺度来衡量,不能以主观感觉为依据。二是,创新要以科学性为前提。创新不是胡诌,而是要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力辟新见。要破除教条主义,摒弃虚无主义,决不趋炎附势。陈云说得好: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某些与客观实际和科学不沾边的所谓“新理论”和“新提法”,非但不是创新,而且还会造成思想混乱和理论混乱,误国误民。三是,创新要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无数事例证明,即使是真正的理论创新,往往也不过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扬弃,即在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有发展。除原始性创新之外,继承并发展已有的优秀理论成果,乃是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必由之路。要承认和尊重别人在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在论文或著作中以注释、征引、参考文献等方式标示出来,决不能抄袭剽窃,欺世盗名,搞学术***。三、精益求精科学研究贵在出精品。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其学术和社会价值决不亚于上千篇平庸之作。在当今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某些人急功近利、治学浮躁、片面追求所谓“科研成果”的“数量效应”和“炒作效应”的情况下,更有必要提倡和树立“精品意识”,以对读者负责,对刊物负责,对社会负责。否则,七拼八凑,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恐怕在学术研究和市场经济中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