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走进企业就能直接进入一线的关键技术岗位熟练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与一线多变和多样的关键技术岗位结合起来,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发展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而合作办学就是紧密结合的极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推进和我国加入WTO,知识经济正在取代传统经济,社会生产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企业对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产生了空前强烈的要求,企业关注高职教育的发展成为必然。因此,校企合作既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又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在中国,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
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研究问题较多,吸纳企业的意见较少,职业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校企联合办学尚处于浅层次水平,学校与生产企业之间还有较大的鸿沟。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距离企业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一线生产的实际状况,实践教学不能保证,教学过程企业生产不能合拍。具体表现有:
,多数内容局限于按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协议。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争取国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董事会,争取社会各相关行业、企事业以董事单位的身份支持学校发展,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虽能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但师资力量不强,未真正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相关院系与有关行业(企业)建立校外实****基地,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高职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通过建立实****基地、实****点或实****网等途径,为高职学生毕业实****或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实践场地。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上。
,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没有从深层次考虑到这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
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制约因素
(一)政策因素
从高校来说,目前实行的种种政策不利于调动教师主动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例如,评价一个学校的地位主要看它的规模大小、教授多少、论文数量等。从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创新突破的难度不断增大,投资高科技的风险很大,缺乏国家在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因而企业不愿或不敢将自己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与高校合作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联合办学需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及高校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政府在这种伙伴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没有政府在政策制定、协调关系、经费支持和质量认定等方面的领导作用与法规保障,职教目标就无法实现。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若干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条例,对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做出具体的规定,但推动力不大。因仍然是许多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认识和行动不到位,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中指令性条款少,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1]而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法律具有较好的系统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例如德国的
“双元制”教育制度中,企业和学校必须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企业为核心,学生编制在企业,学生在实****期间有津贴,职业技术学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教学场所。违法一方将受到严厉处罚。
(二)体制因素
我国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办学体制以公办为主,多种办学体制并存。从高校来说,尤其是公办学校,一方面缺乏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僵化办学模式和观念较难转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合作的动力仍显不足。从企业来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影响企业成败的因素还十分复杂,很多企业还可以借助体制上的漏洞来获取竞争优势,因而对加强技术改造,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投入不足。据统计,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远远低于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