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货币银行1.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这份笔记为本科生笔记,纪录日期较新,内容相比较多,可以和第一份笔记结合翻阅,相信大有裨益。由于复印件笔记潦草,有些字难以识别,所以可能有些错误,如有发现者,烦请转告他人。谢谢)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引言
对货币需求如何理解?
对通货紧缩如何理解?
没有贷款就没有存款的信用运行很难于货币运行分开
货币体系如何对经济生活产生影响?货币传导机制在各国是不一样,不同的传导机制由不同的作用。——货币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一个经济主体都必须拥有一定的债权和负担一定的债务。经济主体选择什么样的信用方式,会对货币机制产生影响。——信用方式
货币银行学与异国的经济学紧密联系。货币银行学必须与中国国情联系起来。货币银行学不能简单套在基础经济学上。——中国国情
每一笔资金的分配在不与物质实物形态结合的一刹那,很难判断他是积累还是消费。——积累和消费
从孤立行为来看,现金和存款的变化在只是银行体系负债结构的变化,每一分现金和存款都被银行存款占用。银行体系的账户从表面上是永远平衡,看不出逆差的。货币银行学必须更多的从宏观角度来理解。不能用国家是否采纳某一政策来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正确。
第二章:货币及其制度
信用货币=银行券、存款和现金
那些是有限法偿,那些是无限法偿
本质:任何一个定义都不能揭示货币的全貌。
职能:人民币虽内无价值,但行使着价值尺度的职能(为什么?难题)
流通手段:货币与物对流(即时)。
支付手段:代表货币进行单方面运动(与信用关系密切)。如财政的上缴下拨,工资拨付。——任何一个时点上总有一定货币量在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黄金因为价值而流通。(马克思认为只有金属货币才由此职能,纸币不行)
纸币—流通才有价值。
但是现实中纸币可以有价值。如压箱底、库存资金、存款。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良好的贮藏手段,需要条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
悖论:储蓄存款可能稳定货币流通。因为经济不稳定,货币流通不稳定,货币就很难发挥贮藏手段职能。这一职能意味着货币退出流通进入静止状态。金属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对个人(持有者)和社会来说均静止。但现在货币退出流通或者存入量,对个人是静止的,但对社会不是。(有丁字账户解释)
作用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促退?中性?面纱论?第十一章。
第三章:信用
金融范畴的形成
是个现代范畴,货币与信用这两个范畴混合在一起,不可分割。这种状态称为金融。
古代:流通中货币,国家垄断铸造,货币独立于信用。
信用量很小:与货币间有联系(是表面联系,而不是实质联系),但相对影响很小,微不足道
货币的攻击不取决于信用的过账,生产力水平也决定了当时的信用规模小。
经济扩张的速度大于铸币开采的速度。
现代:银行建立,经济规模扩张使得货币供应不足成为一种经常现象,货币量不足的大量商品销售开始依靠商业信用的发展(银行贴现),起初为全额铸币。然后银行券逐渐可流通(范围,期限均长于商业票据,随时可流回银行,所以银行不敢发行太多)。发展至今,极为现金钞票。它表现签发之日起,即为债权债务关系(是发行银行对持有者的负债)。铸币很快被排挤掉。整个社会充斥着银行券(又称为现金)和存款。(因为大量负债可充当货币,根据格雷辛法则,铸币消失)此时信用和货币重合。独立于信用的货币制度不存在,信用扩张则货币扩展。
从银行表角度来观察: 资产(运用) 负债(来源)
贴现现金
存款
银行前持有者,企业欠银行,抽象为财富的相欠。说明财富在生产中,流通中,银行通过货款或贴现财富让位于企业,现金和钞票是获取财富的凭证。
是否是资金来源,以状态来判断而不以能否使用来判断。现金虽然在手中,但只要没有处于这种状态,就是银行的资金来源。
现金和存款是银行资金运用的结果。信用的扩张来于货币的扩张。没有资金的运用就没有资金来源(从宏观角度)。
货币一身二位:1货币,2银行信用资金来源
没有贷款就没有存款,没有存款就没有现金:贷款决定存款(黄达)
资产负债
贷款 100 现金 20
存款 80
从形式上看无限,从实质上看有限
银行资金来源增长可无限,想创造多少就有多少
界限就是生产。流通的增长,财富的增加,相对于他们,货币手段符合。若超越他们,也会创造些货币,但这些货币量为过多的货币量。这些资金来源为虚假性资金来源。物价水平可反应货币多少(不考虑其他因素)。虚假性资金来源既表现为现金也表现为存款,而主要表现为存款。驳斥:通胀就是钞票过多。
信用经济
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商品经济划分:简单商品经济——扩大商品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
从金融的角度,我们的经济已进入信用经济
信用经济的基本特点:
首先表现为信用关系无处不在
由于我们的个人或家庭由于负债较

货币银行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