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国学热”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国学热”的思考
论文提要:
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具有平民化的特性。当前,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还相当陌生、隔膜,而体制内的、从幼儿到博士的教育,基本上是西化的,因此还谈不上有所谓“国学热”。我国应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立法,或者说,应当在法律上规定,必须对幼儿与小、中、大学生进行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维护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纯洁与尊严。国学是国家的软实力。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国学资源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形成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地位及文化输出。在人生的安立、精神的归属方面,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仍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廉耻等价值在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还将继续起着良性的作用。传统伦理经过时代的转化、洗汰与我们自觉地批判继承,可以与现代化的新的伦理价值整合起来。
关键词:国学仁爱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精神
什么是国学?国学包含几个层面?国学只是精英文化吗?为什么当前社会上对国学有迫切的需求或一定的热度?当前国学是真热吗?国学与国家的文化安全有什么关系?国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有什么关系?国学与本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地位及文化输出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略抒己见,以就教于各位。
一、何谓国学?试说国学及其草根性
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例如包括中华各民族从古代到今天的蒙学读物、衣冠文物****俗、礼仪、语言、文字、天学、地学、农学、医学、工艺、建筑、数学与数术方伎、音乐、歌舞、戏剧、绘画、书法、思想、心理、信念等。国学中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民俗、制度、生活世界的内涵,特别反映在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方面,同时又是中华人文精神之根,是我们民族的终极信念的所在,是安身立命之本。国学是开放的,包含了历朝历代消化吸收了的外来各种文化。
作为传统学术的国学,如按传统图书与学术之分类是经、史、子、集四部,或义理、考据、辞章之学的三路向等。经学是国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经学中包含有大量的社会史的内涵。我还是认同晚清“穷治语言文字以通经学”的学风。五四以来,我们对经学与理学有太多的误解。
我想强调的是,国学不仅仅指传统学术,尤其指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国学当然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在清末民族危机与西学大量进入中国以前,没有国学这一说法。国学这一概念从上一世纪初年被章太炎们从日本引入之时起,就含有振兴民族精神与弘扬中国文化的道德理性、宗教精神与人文传统,来振兴国族、复兴国家、增强自主精神与自信力,以与东西方列强相抗衡之意,也含有批判或救治世界的西化、工业化、商业化、功利化的弊病之意。可见,国学不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而且还是民族性与民族魂的概念。清末民初的国粹派思想家们所谓
“学亡则亡国,国亡则亡族”,即是主张通过保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1]有人把国学与汉学同等或并列看待,尤为不当。外国人研究汉学(今天叫中国学)与本国人研究国学有很大区别,不可等量齐观。外国人只看重饾饤枝节而忽略内蕴精神,他们视汉学(或中国学)为纯客观对象,而本国人对国学自然地投入主观情感,怀抱温情与敬意的心态,而且身体力行。所以,今天我们谈国学,我以为,大约有这么几个层面[2]:
第一是常识层面,即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ABC。针对几代人国学素养的不足,面对媚俗的大众文化的冲击,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学初步的教育已是十分紧迫之事。这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第二是学术与技艺层面,即传统文化各门类各方面,包括地方文化、民间技艺、学术传统之传承。要通过微观精细地研究,抢救、整理与继承绝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需要国家与社会投入资金,养一些甘坐冷板凳的专门家,尤其要培养新生代,并造成代代相传的机制、环境、氛围。
第三是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既做这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3]今天我们提倡国学,主要是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
第四是民族精神,或国魂与族魂的层面。提倡国学与吸纳西学并不矛盾。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生存智慧、治国方略,我们体认得越深,发掘得越深,我们拥有的价值资源越丰厚,就越能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越能学得西方文化之真,这才能真正使中西或中外文化的精华在现时代的要求下相融合,构建新的中华文明。

关于“国学热”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bbitco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