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传播学系列笔记.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播学基本理论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
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传播历史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
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
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
二、简述: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
                            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
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
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
二、简述:
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名词解释: 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
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第七章大众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2、拟态环境(02传名)3、信息环境(02传)4、廉价报纸、大众报纸(99传名)
5、社会地位赋予功能(01传)6、社会雷达(99传名)7、预言的自我实现
8、信息环境的环境化(00传论)9、象征性现实
二、简述:1、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2、拉斯维尔“三功能说”。3、赖特“四功能说”。
4、施拉姆的社会功能观。5、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6、大众传播的信息特点       
三、论述:1、试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00传)2、试析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观点。   
                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
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任理论(95名)
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
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
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2、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3、受众对媒介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4、我国目前基本传播制度。   
三、论述:1、试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媒介即讯息(98名)
这是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中提出的概念,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2、地球村
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跨文化交流领域,“地球村”已成为形容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的概念。
3、媒介即人体的延伸
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这个观点说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但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

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传播学系列笔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档百科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