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成渝经济区和三大经济区区域差距比较.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区域差距比较
张建升冉建宇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体系,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共计6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的差距。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低、消费能力低、对外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效率低以及环保水平差也是构成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科教水平和工业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大。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因子分析法
[作者]张建升,讲师,博士,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4000
冉建宇,副教授,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4000
一、文献综述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流域的上游,是我国西部人口数量最密集的地区,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和增长潜力极大的区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2010年12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2011年3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至此,“成渝经济区”这一概念在提出近10年之后,终于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经济和商贸中心,这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科研能力,其发展不仅会带动四川和重庆两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将辐射整个西部地区,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和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自“成渝经济区”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学者做了较多的研究。总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代表性文献有:刘朝明、董晖、韩斌(2006)从资源、产业和城市化的角度论证了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条件,并应用钻石结构理论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和战略实施步骤,认为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产业体系和产业链的完善,而是按照一体化的分工协作原则来进行产业的“同轨”(按同质产品实现区域一体化)整合,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来发展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1]吴江、毕正操(2007)对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虽然目前经济区就业结构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但产业结构正向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2]何雄浪、朱旭光(2009)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形成前后的产业结构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对川渝经济的影响,第二产业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趋势,川渝经济正向工业型经济转型,但离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还有一定的差距。[3]二是对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代表性文献包括:王骏、邹海红(2008)深入分析了川渝经济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问题,并解剖了阻碍经济区发展的难点、误区之症结,最后从经济区规划、拓展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川渝经济区发展的思路。[4]钟敦慧、张明举(2008)从加强区域合作、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融合等角度,提出了在经济一体化和统筹区域发展背景下,共建成渝经济区的政策措施。[5]徐建军等(2009)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出发,对构建成渝经济区增长极进行了多方面综合的可行性分析,探讨了成渝经济区发展为增长极的制约因素,并按照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国家战略目标,提出了构建成渝经济区增长极的对策建议。[6]
纵观已有文献,可以看

成渝经济区和三大经济区区域差距比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net65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