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持续负压引流与加压包扎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对比.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持续负压引流与加压包扎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对比
【摘要】目的对比持续负压引流与加压包扎两种方法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病例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另一组采用加压包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15例2~6d治愈,平均5d。加压包扎组15例,其中6例去除包扎后血肿再次出现,改用穿刺负压引流后治愈,另外3例血肿范围过大,加压包扎后,双睑及面部明显肿胀,于撤除包扎约1周后恢复。结论持续负压引流较加压包扎更易使患者痊愈。
【关键词】持续负压引流帽状腱膜下血肿
有报道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效果较好[1],我院于2008年10月~2011年6月尝试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并与加压包扎法对比,发现持续负压引流较加压包扎更易使患者痊愈,报告如下。
1 临床病例
选取病例30例,年龄4~58岁,均为外伤起病,均经颅脑CT证实为帽状腱膜下血肿,并排除合并颅骨骨折。血肿面积占颅骨面积30%~80%,出血量为50~250ml,头皮肿胀,均有波动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持续负压引流,男7例,女8例,另一组采用加压包扎,男9例,女6例。
2 方法
,根据血肿范围及大小剃除头发、备皮,在血肿低垂位选点,常规消毒,一般不作局部麻醉,右手持导管穿刺针从低垂点进入,,继续进针,见血后引入导丝,固定导丝拔除导管穿刺针,用扩张器扩张入口后退出扩张器,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导丝导入血肿腔,用手固定导管拔除导丝,应用透明敷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一般不做缝合固定,然后外接负压吸引器,用调节器控制引流速度。
、严格消毒后在血肿低垂位选点穿刺抽吸,尽可能抽尽积血,予帽状绷带加压包扎3~5天。两组患者均静滴止血药物3天,运用抗生素1~2周。早期给予局部冷敷,晚期给予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
3 结果
持续负压引流组15例经引流2~6d治愈,平均5d;引流量为50~250ml/d,平均为80ml/d。其中1例患者因发生引流管脱落,经及时更换引流管治疗,在5d内治愈。所有患者均引流通畅,无继发感染,拔管后均未再出现血肿及复发。
加压包扎组15例于8~10d去除包扎,其中6例去除包扎后血肿再次出现,改用穿刺负压引流后治愈,另外3例血肿范围过大,加压包扎后,双睑及面部明显肿胀,于撤除包扎约1周后恢复。
4 讨论
头皮损伤常合并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腱膜是一层坚韧而厚的腱膜,前、后分别与枕额肌的额、枕腹相连,两侧则续于颞区浅筋膜。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此间隙范围与帽状腱膜附着范围相当,向前可达眶部,向后可达上项线。间隙内有若干导静脉与头皮静脉及颅内静脉相通,静脉破裂后容易出血并沿此

持续负压引流与加压包扎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对比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