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道德经》第六十四章《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事物未露先兆时,易谋划。脆的东西易分开,微小的东西易消散。处理问题应在事故未萌发之前,治理事情要在乱子未闹起来之先。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从一筐一筐的土垒起;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的举步。主观妄为要失败,强行把持一定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妄为,所以不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失去。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的。处事之法则是慎终如始,就不会有失败之事。所以圣人行不欲之欲,不珍贵难得的财物,行不言之教,反众人之过失而行之。所以圣人能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变化,而不敢违逆规律做事”。①【注】泮:散,解。毫末:细小的萌芽。累土:堆土。执:掌握,把持。我的理解:《道德经》不是一部鸿篇巨著,上下两篇加起来一共才五千多字。然而就是这短短五千余字,却让无数后人膜拜钻研了五千年。所以即便说《道德经》是字字珠玑也不足以表现它的光辉。因此,书中的每一章节都蕴含了老子思想的精髓,我们在研读它的时候,决不能将其中的某一章节拆散独立开来。我认为,要充分领会这一章节的意思,就要将它划归到老子整个的思想体系当中去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断章取义,才能更全面的把握文章的深意。老子及老子的思想:对于老子究竟是谁,后世争论颇多。“比如有的人认为,当时李姓还没有形成,老性却已经有了;或又有人说老子字伯阳,谥号聃。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即太史儋,或说即老莱子。有的认为有两个老子,比如春秋时一个是老子李耳,战国时,战国时一个“老子”是太史儋。”②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老子的工作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我想,老子整个哲学体系的形成跟这份工作应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这些都不是我论述的重点,接下来,我就阐述一下我所学到的,所听到的关于老子的思想。老子,是一位隐士哲学家。司马迁说老子是“隐君子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按照我以前所学,我觉得老子大概是一位很有学问,很有想法,但又很低调的人。他大概是看厌了纷争乱世之后,接着便大呼一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便遁入山林做隐士去了。我的这些想法都来自于老子声名昭著的“无为”思想。但是,在看了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阐述后,我改变了想法。易教授认为:在古时候像老子这些名为“隐士”的道家学派人士,其实都算不得真的隐士,确切的说,他们应该是“隐士哲学家”。在易教授看来,只有有本事,却又不愿做事的人,才能称作“隐士”。不愿做事,这里其实指的是入仕为官。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隐士什么都不做,要哲学干什么(中国古代哲学通常是与入朝做官,匡扶社稷紧密联系的)?隐士对于国家大事、天下兴亡,既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你何必说,又有什么可说的?这就说明了两点,第一,道家不等于隐士。他们的立场,观点,态度是隐士的,因此主张“不做”。但他们的社会角色是哲学家,因此不能“不说”。说什么?把为什么主张“不做”的理由说出来。主张“不做”,同时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j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