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子宫腺肌瘤挖除术50例临床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子宫腺肌瘤挖除术5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保留子宫挖除术的术式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瘤50例患者,实施经腹挖除术(A组),同时选择50例实施腹腔镜下大部挖除的患者(B组)。A、B 2组术后均予3个月米非司***治疗。结果 A组术后病率低(P<),痛经缓解率高(P<)及B超病灶残留复发少(P<)。A、B 2组月经量改变无显著差异(P>)。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瘤患者实施经腹挖除术,具有术后病率低、痛经控制良好、且病灶清除较多之优点,配合米非司***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复发率。
【关键词】子宫腺肌瘤挖除术腹腔镜痛经
子宫腺肌瘤(adenomyoma)为异位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增长,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并无分界(假包膜)[1]。对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腺肌瘤患者,我院实施大部挖除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我院2003年—2006年收治的子宫腺肌瘤患者50例,实施开腹手术为A组,年龄均小于40岁,强烈要求保留子宫,均有生育史,瘤体直径4 6 cm;腹腔镜实施手术组50例为B组。A、B 2组平均年龄、孕产次、瘤体大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且A、B 2组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肌腺瘤。
方法
开腹组(A组) 50例患者选择下腹横切口或纵切口约6 8 cm ,进腹后,巾钳钳夹瘤体提出腹腔,于瘤体下作梭形切口,尽可能掏空剥离到手触质软,肉眼无异位灶处、内膜上1 cm厚度挖除病灶(如无病灶尽可能不穿透内膜)。1/0可吸收线经浆肌层穿透内膜上肌层,间断缝合以封闭空隙,整形缝合子宫。
腹腔镜组(B组) 经腹腔镜穿剌、充气、常规置镜、置钳操作,于瘤体表面作梭形切口,电刀尽可能大部分电切除肌腺瘤体,1/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子宫切口,2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行米非司***10 mg/d治疗[2]。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按照Akerlund,1993标准进行痛经分度[3]:轻、中、重度。术后症状消失为完全缓解(CR),后退Ⅰ级为部分缓解(PR)。观察比较术后病率(手术后24 h连续2次,间隔4 h,测体温>38℃)、手术前后月经改变,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行B超检查以观察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组术后恢复情况 A组因术后镇痛,下床晚,故排气稍慢,拆线为7天;B组患者具有腹腔镜手术特点,如下床早,排气快,5 6天拆线。但2组近期腹坠痛及术后病率有一定差异,见表1。表1 2组术后病率及术后腹痛比较
2组痛经缓解情况及月经改变 A、B 2组因手术+手术后药物治疗,月经量较术前略减少,差异不显著。术后痛经缓解情况见表2。
2组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术后1个月B超主要检查病灶残留情况,≥ cm为残留;术后3个月、半年、1年B超检查以示复发情况,比术后1个月B超≥ cm示复发。见表3。表2 2组术后痛经缓解情况表3 2组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
3 讨论
子宫腺肌瘤因其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之特点,故开腹手术充分显示了它的优点,定位

子宫腺肌瘤挖除术50例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