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武宗灭佛.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姓名:胡月箫院系:历史师范摘要: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也许是盛极而衰,佛教先后遭遇了三次法难。第一次为北魏太武帝灭佛;第二次为北周武帝灭佛;第三次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发生的灭佛事件,灭佛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影响巨大。武宗灭佛的原因是有许多的,客观上有整顿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主观上有武宗信仰道教,不喜佛教。关键词:唐武宗灭佛唐代诸帝对待佛教的总体态度,基本上是整顿和利用。在唐代的二十个皇帝中,除了发动“会昌灭佛”的武宗外,其余诸帝均对佛教采取了既管理、整顿又扶持、利用的政策。武德八年(625年),高祖排了三教先后:“老先,次孔,末后释宗。”①[唐]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637年),太宗诏令“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宋](卷113)].北京:商务印书馆,“灭佛”之举,而是兼容并包,只是地位上排了先后。武则天时期,她利用佛教为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大造舆论,在她统治期间,佛教得到广泛支持,从而使唐代佛教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由此可知,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对佛教的态度基本上是宽容的,并且在适当时候加以利用,佛教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佛教在统治者开明宽松的政治下发展。但那是在唐王朝的鼎盛时期,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迅速衰退,以往那种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完全开放的勇气和信心丧失殆尽,且各种社会矛盾、弊端都显现出来。武宗时期,唐朝的整个经济结构已经非常脆弱,统治者神经紧张,很难有之前的那种大国自信和气度,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就发生改变了。资治通鉴中写道:上恶僧尼耗蠹天下,欲去之,道士赵归真等复劝之;乃先毁山野招提,兰若,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天下节度、观察使治所及同、华、商、汝州各留一寺,分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五人。余僧及尼并大秦穆护、袄僧皆勒归俗。寺非应留者,立期令所在毁撤,仍遣御史分道督之。⑤司马光资治通鉴248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由此可知被毁的寺庙不只是佛寺,摩尼教、袄教也受到波及,这说明武宗灭佛,一定程度上是在休整唐建国以来蓬勃发展的各种文化。文化上的整顿,也从层面反映出盛世不再,有点思想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的色彩。而当时藩镇割据,边疆不稳,朝廷战事不断,财政紧张。《资治通鉴》中记载道:上以泽潞事谋于宰相,宰相多以为:“回鹘馀烬未灭,边鄙犹须警备,复讨泽潞,国力不支,请以刘稹权知军事。”谏官及群臣上言者亦然。司马光资治通鉴247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八月,李德裕等奏:“东都九庙神主二十六,今贮于太微宫小屋,请以废寺材复修太庙。”可知,当时寺庙的繁盛甚至已盖过了皇家的风头,财政不济,皇族的开支也成了问题,边疆战事也成了问题。因而武宗灭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   武宗时,李德裕是灭佛的主要参预者。他在浙西观察使任内,就对佛教的发展加以限制。李德裕奏论日:“自闻泗州有坛,户有三丁必令一丁落发,意在规避王徭,影庇资产。正月以来,落发者无算。臣今

论武宗灭佛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