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塞罕坝林场事迹.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塞罕坝林场事迹塞罕坝林场感人事迹河北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进入防火紧要期。刘海莹是林场的党委书记,一想到百万亩松林的生命安全,他和同事们的心不由得紧绷起来。塞罕坝,白雪皑皑,呼呼的寒风在松树之间撞来撞去,发出沙沙的声响。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但是,人类在这里创造了奇迹:塞罕坝的人工林,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高、远、冷”,是以往塞罕坝给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如今,这3个字被置换成了“美、绿、香”。几代塞罕坝人肩扛家国使命,在高寒的沙地上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谱写了一曲绿色的欢歌。“塞罕坝人享受着历史的光荣,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们造林、护林的步伐要更加有力。”刘海莹说。塞罕坝,一部浸透艰苦奋斗精神的传奇。“老天虽无情,也怕铁打汉。满地栽上树,看你变不变”——为了固沙源、捍水源,王尚海、“坝上六女”、曹国刚、孟继芝誓向沙地要绿色历史上,塞罕坝曾是“美丽高岭”,林木茂盛,郁郁葱葱,“落叶松万株成林”。但是,由于过载、过牧、匪灾、火灾,塞罕坝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是一片荒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呈扇形聚拢,形成3000多公里风沙线,对新中国的首都“虎视眈眈”。警钟敲响!与北京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海拔1400米左右,而北京海拔仅40米左右。“有人形容,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那就是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作家李春雷在报告文学《塞罕坝祭》中写道。首都告急! 1962年,原林业部紧急从全国18个省市的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127名毕业生,和当地242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林场,号令向沙地进军。“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原国家计委在批准建场方案时,以共和国的名义发出这27字号召。这27个字,是期许,更是方向。塞罕坝人铭刻于心,开始了感天动地的创业之旅。林场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之前在承德市区工作。接到调令,他二话不说,毅然带领一家人上山,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然而,第一年造林失败,成活率不足两成。“不是树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在这片土地上打过游击的王尚海不信邪,重新搬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第二年4月,率领精兵强将,在一个叫马蹄坑的地方连续奋战3天。天太冷了,气温在冰点以下,“每个人的雨衣外面都溅满了泥浆,冻成了冰甲,走起路来,咣咣直响,像一个威武的将军”。被窝成了“冰雪窝”,硬如铁,怎么睡?王尚海和同伴有的是办法:把砖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一阵子,再搬进被窝。仅仅过去20天,马蹄坑“活”了过来,遍地一片嫩嫩的绿色。塞罕坝再度燃起了希望。王尚海来不及抹一把幸福的泪,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如今,遵从他生前的意愿,马蹄坑成了他的长眠之地,一片茂密的“尚海林”镌刻着他的钢铁意志。王尚海成了塞罕坝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周围,汇聚着一群可爱的战友。几个女娃娃自愿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1964年,承德二中一个宿舍的6位女学生,晚上在寝室卧谈,畅想如何奉献自己的热血青春。19岁的陈彦娴想起,自己的邻居就在塞罕坝林场工作,干得热火朝天。众姐妹来了兴致,集体给林场写了一封请愿信,誓言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林场郑重地向她们招手。姐妹六个欢呼雀跃,放弃高考,奔赴坝上,书写了“六女上坝”的传奇。陈彦娴依然记得,从承德到塞罕坝,200公里的路程,她们整整颠簸了两天。到了目的地,发现这里没有几间房子,到处都是半人多高的野草。环境的艰辛超乎想象。比如,10月份挑选树苗,苗棚四面透风,还要在泥潭里作业,“我们穿着棉袄,冻得一个个直打冷战,手都冻肿了,裂了口子,钻心地疼。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在选苗棚里一坐就是一天,每人平均每天都选上万棵苗子。收工时,腿都不听使唤了,站不起来,腰也直不起来,整个人就像僵住了一样,好半天才能动”。陈彦娴发现,当时跟自己一起在苗圃里工作的人,后来不是罗圈腿就是风湿病。对于自己当初选择扎根塞罕坝,如今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陈彦娴并不后悔,“因为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曹国刚也将自己的梦想托付给了塞罕坝。生于1940年7月的他,是辽宁沈阳辽中县血性汉子。既来之,则安之,塞罕坝就是家了。曹国刚平生最大的心愿是把油松引上塞罕坝,丰富林场的树种结构。于是,他半辈子的心血就花在这件事上。善于借助“外脑”的他,还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一道联合攻关。可惜,身体不由人。他咬紧牙关攻克技术难题,疾病却紧紧“咬”住他不放——他患上了肺心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说话都成了问题。他就用笔写,写自己获取的经验,写进一步的设想,写内心的愿望,写到满头大汗还是不肯停歇。“我不服气。这是我最大的

塞罕坝林场事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