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绪论1、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2、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价值:《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价值:第一部提出辨证论治的原则的著作《神农本草经》:价值: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难经》:3、王叔和,《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4、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功邪派,李杲——补土派, 朱震亨——滋阴派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体│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体└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2)辨证论治: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候反映疾病不同类型的本质,表明了证候的空间性特征└证候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反映了证候的时相性特征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阴阳学说:一、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①、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③、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       4、阴阳消长2、阴阳互根互用       5、阴阳转化3、阴阳交感与互藏      6、阴阳自和与平衡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分阴阳(记住谁属阴谁属阳)阳:上部 体内 腹 四肢内侧 五脏(肝心脾肺肾)阴:下部 体表 背 四肢外侧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五脏┌心┐阳┌阳中之阳│肺┘ └阳中之阴│肝┐ ┌阴中之阳│脾│阴│阴中之至阴└肾┘ └阴中之阴(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动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失调:①、阴阳偏盛:形成实证,阳偏盛形成实热证,阴偏盛形成实寒证②、阴阳偏衰:导致虚证,阳虚出现虚寒证,阴虚出现虚热证┌阴阳偏盛→阳盛则热——实热证︱    ↘阴盛则寒——实寒证阴阳失调︱阴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证︱    ↘阴虚则热——虚热证└阴阳互损→阴虚不能生阳——阳虚↘阴阳俱虚↘阳虚不能生阴——阴虚↗(四)、用于疾病的诊断:2、概括疾病的证候:表证、热证、实证者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者属阴证(五)、用于疾病的防治:2、确定治疗的原则:1、阴阳偏盛:有余之证(实证)——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阳偏盛:阳盛则热——热者寒之(记住结论)(实热证)阴偏盛:阴盛则寒——寒者热之(实寒证)②、阴阳偏衰:不足之证(虚证)——虚则补之阳偏衰:阳虚则寒——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虚寒证)——“扶阳抑阴”阴偏衰:阴虚则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虚热证)——滋阴制阳药物阴阳属性归纳表药性/属性阴阳四气寒凉热温五味酸(涩)苦咸辛甘(淡)升降浮沉沉降升浮   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一)、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五行《尚书·洪范》引申意义木木曰曲直生产、升发、条达、舒畅火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土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水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三)、事物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五行制化:五行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疾病的治疗3、确定治则治法:根据相生确定的治则:补母、泻子具体方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抑强(由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相侮)扶弱(由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相侮)具体方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滋肺阴清肝火)泻南补北法(泻心火补肾水)第二章 藏象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藏于体内的内脏,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第二节 五脏一、心(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二)、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在窍为舌 3、在志为喜 4、在液为汗5、与夏气相通应二、肺 (别称:华盖、娇脏,相傅之官,被比喻为水之上源)(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2、主行水(亦称通调水道)3、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96 KB
  • 时间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