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戏曲音乐知识.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戏曲音乐知识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划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戏曲音乐来源于民歌、曲艺、歌舞、器乐等多种音乐成份,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简史戏曲艺术的形成,一般认为始于12世纪前后的宋杂剧和金院本时期。但是包含音乐、舞蹈、戏剧因素的综合艺术,可追溯到先秦的乐舞、俳优,汉代的歌舞戏、角抵戏,隋唐的代面、拨头、踏摇娘、参军戏、俗讲等。在杂剧形成之前,戏曲艺术已经历了一个长达数百年的漫长的孕育发展阶段。初期的南戏,其音乐多为村坊小曲,后来吸收了当时流行于勾栏瓦舍的曲艺音乐如唱赚、诸宫调等;同时又继承了前代的歌舞音乐如唐、宋大曲的某些因素。南戏把歌唱、念白、舞蹈、表演、戏剧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确立了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比南戏稍晚,在北宋杂剧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潮。元杂剧大多是一楔四折,连贯地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1折用1个“套数”,每1套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这种结构近似诸宫调。演出时每折只由1个主角演唱,其他角色只说不唱。到14世纪元代末叶,元杂剧逐渐衰微,南戏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传奇”的剧本体制,盛行于明代。传奇不限于一楔四折,可分为更多折;它所用的曲牌套数,不受1个宫调的限制,可以“借宫”;登场人物均有说有唱。明代传奇的音乐复杂多样,特别著名的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16世纪出现了四大声腔争奇斗妍的局面,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发展。18世纪清代戏曲又有进一步的发展,除明代相传下来的昆腔、弋阳腔继续流行外,还相继出现了梆子腔、罗罗腔、唢呐腔、巫娘腔、吹腔、西皮腔、二黄腔等戏曲声腔,其中以梆子腔和皮黄腔(西皮、二黄)影响最大,一直流传至今,为许多剧种所采用。17世纪明末清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地方剧种,如徽剧、汉剧、湘剧、婺剧、赣剧、川剧、闽剧、桂剧、滇剧以及北方诸省众多的梆子剧种。清代道光、咸丰(1821~1861)年间,在北京逐渐形成的京剧,熔徽、汉二调于一炉,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剧坛,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逐渐遍及全国。京剧的形成,是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清代中叶以来,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戏,如花鼓戏、滩簧戏以及越剧、评剧、吕剧等等。总之,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每个剧种的音乐,风格各异。二、戏曲音乐的组成及其功用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主要是唱腔和念白;器乐部分包括不同乐器组合的小型管弦乐(文场)和打击乐(武场)。1、唱腔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部分,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也是决定一个剧种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戏曲的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用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也有少量的对唱和齐唱,对唱用于对答,齐唱用于群众场面。高腔剧种中帮腔的群唱,与演员的独唱在音色、音量和音乐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戏曲的演唱,与行当的划分关系密切。各剧种对不同的行当在音色、音量、音域以及曲调诸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和区别。如京剧就有生腔和旦腔两大类,演唱要求也不同。老生要求刚柔兼备,朴实而响亮;青衣要求音色优美,庄重而华丽;净角要求粗犷洪亮;老旦要求苍劲圆润;文小生用旦腔,以假嗓演唱;武小生用生腔,以本嗓演唱。不少地方小戏,采用真声演唱,自然和谐,音色甜美,纯朴真实,接近生活。戏曲演唱,不仅要求有优美纯正的声音,而且要表现出唱腔的内在感情,成为声情并茂的动人之曲。“字正腔圆”则是戏曲演唱总的要求:吐字清楚,四声准确,行腔圆润,板眼无误。戏曲中一些接近自然语言或带有说唱性的唱腔,多用于叙事;旋律性强、离语言自然形态较远的唱腔,多用于抒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速度变化较多的唱腔,则多用于感情变化强烈和戏剧冲突尖锐的场面。长段的唱腔,常因唱词板式或曲牌的更异,兼有叙事、抒情的性质。2、念与白戏曲中的念和白,具有节奏性、旋律性和韵律感的特色。念,包括人物上场后所吟诵的引子、定场诗、下场诗等韵文,音乐性较强,与唱腔衔接时易于和谐统一。念的形式多种多样,各个剧种的吟诵腔调亦不尽相同,一些无旋律的念诗,则强调其节奏性。白即道白,一般是无韵的长短句,富有节奏感。白有“韵白”(并非押韵)和“京白”(或“本白”)之分。老生、青衣、净角用韵白,以表现剧中人物高贵、庄重、威武的身份和性格。韵白均以“中州韵”的声韵语调为基础,所以各剧种的韵白区别不大。韵白在节奏、声调、韵律方面均有一定的程式性,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京白”即北京日常语言,“本白”即各剧种本地的方言,这类道白生动活泼,多用于花旦、小丑等角色。由京白、本白到吟诵构成从日常生活语言到歌唱语言过渡的几个阶梯,再通过“叫头”、“叫板”及器乐的“引子”、“介头”,能自然协调地进入唱腔,使吟诵道白与唱腔的结合和谐一致。不少剧目唱中加白,用可长可短、自由反复的“行弦”连接起来,使音

戏曲音乐知识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