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120世纪70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四大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是: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anReiss)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赫尔兹-曼塔利(Holz-Manttri)的翻译行为理论,诺德(ChristianeNord)的翻译功能加忠实理论9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anReiss)1923年出生于德国,著名的学者,翻译理论家。精通德语和西班牙语。曾执教于海德堡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和美茵茨大学。赖斯于1971年首次出版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被认为是功能翻译理论形成的前奏吴艾玲。在这本书中她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了文本类型学。赖斯在1984年和弗米尔合作出版的《翻译理论基础》4二、赖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比较有名的有德国的奥陀#凯德(Kade,1964),他研究的是实用性文本的翻译¹,RudolfWalterJumpelt(1961)研究的是科技翻译,尤金#奈达(Nida,1964)研究的是5圣经6翻译,RolfKloepfer(1967)研究的是文学)))散文和诗歌的翻译¼,Ralph-RainerWutheno(1969)研究的是古代文献的翻译½。赖斯经过对他们的作品和翻译理论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他们的共同缺点是:把自己在某一方面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的文本翻译当中去了,把它说成是唯一的、通用的翻译标准。这是以偏概全,很不科学的。她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方法并不存在,所以翻译必须首先分清文本类型,以文本类型选择翻译手段。文本类型学不仅仅是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和依据,而且也是评论翻译的标准。其实,在当时已经有学者开始注意到了分类翻译的问题。W1E1Suskind就提倡应用文和文学翻译的分类¾,这显然太粗化了。西班牙学者希亚莱丽(iarell,i1964)提出三分法¿:(1)科技文献;(2)(2)哲学文献;(3)文学作品。赖斯对这种/哲学文献0分类不满,她认为,了解哲学家的哲学理念只能算是一般性翻译的策略。也就是说,无论什么类型的文本,译者都必须吃透作者的思想,所以不能把它说成是翻译哲学文献的专利。另外,还有PeterBrang(1963)也主张三分法À,他借鉴苏联有名的翻译理论家A1Fedorov的理论,把文本分成:(1)新闻、评论、正规体的文本、科技文献;(2)组织和政治文件(包括经典马克思著作、社论和演说);(3)文学作品。在第一类里,Brang认为关键在于掌握专业术语,而赖斯却认为这是任何文本都需要的,换句话来说,要想让译文能被看懂,就必须解决术语问题。赖斯很不赞成把组织和政治文件单独列成一类,认为这类文本只能算是第一类和第三类的混合。比如说,演讲辞,它既要像第一类文本一样重在信息的传递,又要像第三类文本那样保留修辞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对于第三类,Brang认为,这类文本除了可以用于口头语外,还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文体和句法形式;可是赖斯认为,新闻报道也具备这几个要点,所以这种分类是片面的。再者,文学是一个大概念,它包含散文、戏剧、抒情诗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色,不该混为一谈。奥陀#凯德Á和R1W1JumpeltÂ认为翻译除了分实用型文本翻译和文学作品翻译之外,还应该进一步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