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此仁怀非彼仁.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此仁怀非彼仁怀王显才①、《宋史·地理五》:“武都城大观三年建滋州,置承流、仁怀两县。宣和三年废州为武都城,以仁怀为堡,承流县并入仁怀”。②、道光二十年(1840)《仁怀直隶厅志·建置》(卷之一,第二页):“大观三年建滋州,领承流仁怀两县,此仁怀之名所由始也。宣和三年废州为武都城,以仁怀为堡,承流并入焉,隶潼川路”。③、《仁怀直隶厅志·古迹》(卷之二,第三十二页):“废滋州,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土城里,亦名瓷城”。④、《仁怀直隶厅志》(卷之三,第二十二页):“复兴场三十里,本名旧仁怀”。⑤、《仁怀直隶厅志·场市》(卷之三,第五五、五六页):“复兴场,即旧仁怀,距城三十里,二五八(场)期”。⑥、光绪二十一年(1895)《增修仁怀厅志·古迹》(卷之二,第一页):“厅之复兴场即仁怀县旧治,宋废县为堡,以巡检管辖”。“废磁州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今之土城场,一名武都城即是”。以上这些引文所指仁怀旧址,即是指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仁怀县的治所,即今天赤水市的复兴场,复兴镇政府所在地。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磁(滋)州的治所即是今天的****水县土城场(镇)。1⑦《宋会要辑稿·蕃夷五》:大观“三年六月八日,诏以泸州人王忠顺纳土所建曰纯州,县缺所建州曰滋州,倚(廓)【郭】县曰承流”。1990年至1996年间出版的“赤****仁”三市(县)志书都说北宋大观三年建滋州所领仁怀、承流二县中,承流县为州县同治。既如此,那么承流县治所土城就不会在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地盘上,而只能是在承流县地盘上,这样,以地理位置和地形推之,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的南(偏东)端,也就是接土城方向一端的边缘,就不会超过今日之土城场(镇)(请看赤水****水、仁怀三县、市地图。考历史地理问题,不看地图无异于瞽也)。因此,可以认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仁怀县,无论是治所、地域,都没有抵达今日之仁怀市。承流县的地域是否有今日之仁怀市的某些地域,那就不知道了。再说,就算承流县不是与滋州同治,因为仁怀县的治所在复兴场,所以今日之赤水市必是大观三年所建的仁怀县,承流县就只能是往今日之****水、仁怀县方向靠了,所以今日之仁怀市仍然没有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的地域,如果今日之仁怀市广大地域也是北宋大观三年的仁怀县,则承流县的地域就必是今日之桐梓一带或者是古蔺叙永了,大概不会是这样吧。根据以上引文,仁怀、承流两县都只存在了十二年(1109至1121)就合并为仁怀堡了。“以仁怀为堡,承流县并入仁怀”,说明仁怀堡的治所仍设于今天的复兴场。宣和三年(1121)改仁怀县为堡后,仅仅是到南宋灭亡,也还有一百五十八年,其间仁怀堡的建置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具体情况不知道。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三月,农民起义首领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据****水县《袁氏家志》记载,大夏政权于同年据有合江、仁怀一带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改仁怀、古磁城、唐朝坝等处长官司地为怀阳县。本文笔者认为****水县《袁氏家志》这一记载是可靠的。仁怀县于宣和三年(1121)改仁怀堡后,“复建”仁怀县是四百八十年后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时间跨度相当大。明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平播总指挥李化龙在《播州善后事宜疏》“复郡县”一项中说:“仁怀滨播枕永,襟合带泸,为怀阳县故地,当复一县”。又在“急选调”一项中说:“宜宾县丞曹一科,才思开爽,众号曰能。……县丞曹

此仁怀非彼仁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