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doc.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制度,既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共性,也有我国的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个性,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追求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发展状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特色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025-05[HJ2m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创建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社会制度,它必然具有我们民族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发展理念,在我国古代,不少的思想家就提出了和谐的思想,产生过不少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墨子曾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的思想,孟子曾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都是对和谐社会的描绘或追求。在此基础上,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大同”的社会理想,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此外,在经济方面,我们有“和气生财”的理念,在家庭方面有“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的思想,在军事方面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在外交方面有“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些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处世理念,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为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底蕴。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了鲜明地追求社会和谐的民族特色。追求社会和谐,构建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要把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结合的共同点,使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更加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更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共同点就是“和”的思想,要把“和”的思想和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和为贵”的民族特色。为此,我们在经济制度方面,就要在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在分配制度方面,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把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和谐统一;在政治制度方面,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关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新人民民主实现的新形式,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基本权利的实现,更好地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和谐统一;在文化制度方面,要把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先进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在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要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体制,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统一,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社会和谐,构建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把“仁爱”的思想、要求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实际相结合,构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仁爱”是我们民族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宝贵的思想遗产,也是我们民族的特色。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仁”,其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要求待人以仁,施人以爱;关注他人,关注众生,要求在满足自己之欲时虑及他人之欲,做到利己不损人。“仁爱”的思想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和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相比,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把“仁爱”的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发展“仁爱”的思想,赋予“仁爱”思想以新的时代内容,用“仁爱”的思想来充实、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仁爱”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机结合,以社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doc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