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鸡毛上天”精神的现实意义.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鸡毛上天”精神的现实意义摘要:“鸡毛不能上天,这个古代的真理,在社会主义时代,它已经不是真理了。穷人要翻身了,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鸡毛确实要上天了。”这是***1955年农业合作化期间,在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安阳县南崔庄合作社《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所加的重要按语,至今已经50多年了。***对鸡毛上天精神的肯定不仅促进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对当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鸡毛上天”精神;南崔庄;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78-02 农业合作化期间,安阳县南崔庄党支部领导贫苦农民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依靠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辛勤劳动,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全村合作化。这个合作社已经成为周围各村合作化运动的一面大旗。他们这种艰苦奋斗,越挫越勇,坚持到底的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着千千万万人,在当下,更值得我们学****一、“鸡毛上天”说法的由来 20世纪40年代,全国先后实行了土地革命,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也迅猛提高。但农民还未来得及品尝土地带来的喜悦,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开始出现新的两极分化。一时间,不少刚刚分得土地的农民又卖掉土地走向了贫苦,雇工剥削、放高利贷等情况又开始滋生蔓延。针对这种状况,1951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要求在重视发挥个体经济积极性,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集体战胜困难。南崔庄鸡毛上天的事就发生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那时候,南崔庄的贫农虽然分得了土地,但是由于家底空、土地薄、少牲口、缺农具,生产上仍然十分困难。当时南崔庄的1000多亩地经常受到山洪冲刷,起伏不平,75%以上的耕地是碱涝地。贫农的劳动工具更是少得可怜,运输靠扁担,犁地没有牲口,仅有的几户有牲口的却喂不起草料,牲口都饿得奄奄一息,跌倒就站不起来。 1950年,村里的三位共产党员率先站了出来,成立了一个互助组,开始工换工做活。1951年,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了一个有7户贫农参加的互助组。1952年春季,互助组扩大到了11户。规模虽然大了,但生产工具却增加的不多,全组只有7头小毛驴,没有大牲口和大车,麦收时全靠人担小车推。村里的一些富裕户讥笑他们是“穷大组”、“扁担队”、“蚂蚱驴”。1953年,18户社员成立了南崔庄村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村里一个家有骡子、大车的富裕中农,自称“万事不求人”,他放出话说:“火车不是推的,太行山不是垒的,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这番话很快传遍了全村,合作社就在这样的非议与质疑中前行着。不仅如此,村里的富裕户也组成了一个互助组,暗地里和合作社较上了劲儿。当时的合作社困难重重。没绳拴的牛经常跑出圈吃庄稼,以至于被富裕户讥讽道:“不怕虎、不怕猴,就怕穷大社的一群牛。”村里拉煤搞运输,因为牲口瘦弱、车子常坏,那些有车的真正农户嫌路上受累赘,都不愿意同合作社的农户一起上窑。此时的合作社,就像村里的一座孤岛,如何走下去成了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合作社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坚决干到底,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团结一心,互助互济,同时大胆改进耕作技术。秋收后一算账,合作社的谷子平均

“鸡毛上天”精神的现实意义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