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墨家侠义精神的传承探索.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论文墨家精神何处寻——墨家侠义精神的传承探索摘要:墨学曾和儒学一道作为世之显学在春秋战国广为流传,但秦汉遭到极大打击,不复存于世。虽然墨家学派消失了,但是墨家的侠义精神却以各种形式流传了下来,形成一种中国民间传统的文化精神,影响着国人。关键词:墨家;兼爱思想;侠义精神;中国民间文化精神;侠士文学;农民起义;革命。引言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和墨家都是一时之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1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大不相同,孔子的儒学至汉武帝时,被定为一尊,二千多来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而墨子的墨学思想却被视为异端,遭到封杀。就连在以求实精神著称于世的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对墨子的记载也不过寥寥数语。“墨氏之学,亡于秦季,故墨子遗事,在西汉时已莫得其详。”难道墨学就真的彻底消失不见了么?答案当然是:没有。虽然作为学术上的一个流派,它是被汉武帝罢黜了,但它的精神却没有消失。汉以后的侠,便是墨家的精神后裔,墨家的思想精髓“兼爱”,做为精神支柱,一直由侠继承着。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口说·学术源流(七)》中说,“游侠亦墨学”2又在《儒墨最盛行并称考》指出:“侠即墨也。孔、墨则举姓,儒、侠则举教名。其实一也”3冯友兰也认为,“墨者之行为,与所谓侠者相同”4还从钜子制度、墨子援宋退楚等方面做了论证。由此可知,墨学灭而未绝,只是由显学变隐学,以另一种方式——“侠”存于世间。正文詹万生曾说:“墨者们那种言行一致、不为私利所动的人格节操,见义勇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流传于世,在各个时期都有鲜明的表现,尤其是在那些具有高超技艺和过人本领,专行除暴安良、扶弱济困的‘游侠’身上得到了发扬和光大。”5《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鲁仲连列传》以及战国孟尝、信陵、平原、春申四公子1王先慎注《韩非子集解》,《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卷一九,第351页。2康有为《万木草堂口说》,中华书局,1988年版,95。3康有为《儒墨最盛行并称考》,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8页。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0页。5詹万生《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版,第291页。文学院101010001陈释然1列传和《汉书?游侠传》中记载的荆轲、高渐离、鲁仲连、预让、聂政、毛遂、冯谖、侯嬴、郭解、朱家等人,或怀恩报主,或不辱使命,或为人排忧解难或行刺暴君,或杀身成仁,皆有墨家“赴火蹈刃、死不还踵”的献身精神。尤其像郭解、朱家这样的“闾巷之侠”,专以“振人不赡”、“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为己务,颇得墨家“兼爱”之旨。这些侠士是真正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德行典范。虽然墨家学派消失了,但是墨家的侠义精神仍然活在下层人民的心中,形成一种中国民间传统的文化精神,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影响着世人。在历代农民起义的活动中,侠义精神都作为一种团结民众的精神支柱而存在。汉末的黄巾起义,“五斗教”正是利用《太平经》和道教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和组织手段,打出“均贫富”的旗帜,团结了起义的农民。又效仿墨家把教众划分为天下三十六“方”,他们从思想武器到组织形式无不借鉴了墨家思想。墨子关于勤俭艰苦,自食其力的墨者之规也被纳入原始道教的基本教规,是道教信徒所必须遵守的。教规的严厉,教徒的吃苦精神,使起义农民能保持廉洁的作风

墨家侠义精神的传承探索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