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哲学史》读书心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中国哲学史》的几点看法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按照子学时代、经学时代分为上下两卷,各16章。子学时代讲先秦诸子,主要阐释儒家、道家、墨家以及易经哲学。经学时代则阐释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后之后从儒家思想中延伸出来的经学,从董仲舒开始,到康有为、谭嗣同、廖平为止。哲学的定义:“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一词在西方有久远的历史,在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是哲学研究内容。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着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对“哲学”一词的定义,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绪论中讲到,希腊哲学家多分哲学为三大部分:宇宙论——目的在于探索对于世界的道理;人生论——目的在于探索对于人生的道理;知识论——目的在于探索对于知识的道理。这三种分法,自柏拉图以后,至中世纪末一直普遍流行,可见西方哲学史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中西哲学差异:从横向来看,与古希腊这三位西方哲学奠基人对应出现的文明,便是在东方华夏文明历史中的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尤为重要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然而从“哲学”这一角度来看,这两个各处于中西方“轴心时代”的文明,却完全不同。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在论证及说明上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大有逊色。在中国哲学史中,精心结撰,首尾贯串的著作较少,往往哲学家本人或其门人后学,杂凑平日书札语录,便以成书。所以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在形式上无系统。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的哲学无实质上的系统,否则将不成其为哲学。而冯友兰先生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的中国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冯友兰先生认为,西方哲学,每一部分都发达,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注重人事,注重内圣之道,注重修养,不注重知识。对宇宙论的研究也较简单。中国哲学家除了一起即灭的名家外,都不重视逻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首先注重的是人生论,其次是宇宙论,很少注意知识论。中国哲学把人不同于动物的特质理解为“德”、“性”,中国哲学是主善的,由此孕育了伦理主义的人生论传统。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哲学主题是关乎人生智能,其特点是重人生修养,而轻知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主张以“仁”为根本,“君子学以致其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为仁是孔子的一贯之道,是六艺之本,诸德之帅,闻道、为道是人生之本。一部《论语》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训,是以仁为基础的人生之道。西方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传统是重求知,重为学。西方哲学把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理解为理性,西方哲学是主知的,它由此孕育并衍生出科学主义的知识论传统,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以“爱智”、求知为目标。早期的自然哲学家虽然以研究万物之本源或始基为己任,但是他们是用认识具体事物的方法去把握始基。柏拉图在其学院大门上书“不懂几何者请勿入此门”,可见他在招收学生时对知识重视;亚里斯多德更是把求知、理性作为人的本性,解读了人们对知识追求的所以然,“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中国哲学史》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