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识字教学的流派及其特点.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识字教学的流派及其特点铁岭市银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玉安识字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以来,逐步形成了集中和分散两大各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流派,且影响至今。建国后,由于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又形成了“注音识字”“韵语识字”等诸多流派。现将几个主要流派介绍如下:一、集中识字这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从西周开始,直至清末,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我国一直采用此种识字教学方法。清末民初,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逐渐取而代之,占据主导地位。五十年代,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又逐渐兴起。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小学贾桂芝、李铎等人率先实验,进行集中识字教学。他们采用“四声带字”“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等方法,创造了在二年内识2500左右汉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196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所有试行十年制的学校在一二年级采用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北京景山学校也采用这种方法,在识字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粉碎“四人帮”后,集中识字实验规模逐年扩大,遍及全国。实验班学生至小学毕业时能读《西游记》《水浒》等古典小说,其作文基本上能达到文从字顺,%以下。集中识字的特点是:把汉字集中起来学****先识字、后读书。先在一二年内识二千余汉字,再以此为基础读书写作。集中识字能按汉字的音形义特点进行归类,充分利用汉字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成串地认识汉字,教学效率高。二、分散识字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1922年,教育领域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实行新学制,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便应运而生。那时的识字教材一改传统的编法,以句子、整段故事、文章代替了一个个的汉字,而且还由文言文改为了白话文,改变了以往那种识字教学脱离语言实际的状况。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寓识字于阅读之中”。但初期的分散识字教学,由于各字之间没有体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因此识字效率不高,识字量减少,识字的“三五倾向”(即一节课只教三五个生字)十分明显。这种识字教学少慢差的状况直到五十年代仍没有多大改变。1958年,南京师范附属小学的斯霞老师率先对旧的分散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她采用的方法是:教汉语拼音,增加看图识字、短语、句子以及课文篇数,并修改课文的用词,从而增加了每个学期的识字量和识字密度。其试验班学生一年级识字1008个,二年级识字1000个,三年级识字1378个,三年共识字3386个,80%以上的字达到了“四会”要求。二年级期末,学生已经能独立阅读短篇和中篇小说,能写出几百字的短文,读写能力较强。分散识字的特点是:在阅读教学中识字,读一篇文章识若干字,再读一篇文章又识若干字。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生字随文章而出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故又称为“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坚持以语言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能促进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因此,从斯霞以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成为了识字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三、多种形式识字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吸收了集中与分散两种识字教学方法的长处,在教材的编排上既有看图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又有归类识字、查字典识字。在教学中,既注意到了纵的方面的循序性,又注意到了横的方面的联系性,因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识字教学体系。多种形式识字发端于1962年,七十年代后渐趋完善。1962——1966,1976——

识字教学的流派及其特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