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修****止观坐禅法要(校定本) 隋智者大师着诸恶莫作。众善举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夫泥洹真法。人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即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他。法皆具足。故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两轮。鸟之二翼。若偏修****即堕邪倒。故经云。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愚狂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故经云。声闻之人。定力多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智慧力多。虽见佛性而不明了。诸佛如来。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见于佛性。此而推之。止观岂非泥洹大果之要门。行人修因之胜路。众德圆满之旨归。无上极果之正体也。若如是知者。止观法门实非浅故。欲接引始学之流辈。开蒙冥而进道。说易行难。岂可广论深妙。今略明十意。以示初心行人。登正道之阶梯。入泥洹之等级。寻者。当愧为行之难成。毋鄙斯文之浅近也。若心称言旨于一眗间。则智断难量。神解莫测。若虚构文言。情乖所说。空延岁月。取证无由。事等贫人数他财宝。于己何益者哉。具缘第一。呵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行第五。正修行第六。善根发第七。觉知魔事第八。治病患第九。证果第十。今略举此十意。以明修止观者。此是初心学坐禅之急要。若能善取其意而行之。可以安心免难。发定生解。证于无漏之圣果也。具缘第一云何名缘。所谓行者欲修止观。必须具足五缘。五缘者。一、持戒清净。二、衣食具足。三、闲居静处。四、息诸缘务。五、得善知识。第一、夫欲修止观。必须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此丘。应持净戒。云何名持戒清净相。有三种行人持戒不同。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时。不造五逆。后遇良师。教受三归五戒。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弥十戒。次受具足戒。作大比丘及比丘尼。从受戒来清净护持。无所毁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当知是人修行止观。必证佛法。犹如净衣。易受染色。二者、若人得受戒已。虽不犯重。于诸轻戒。多有毁损。为修定故。即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净。能生定慧。如衣虽有垢腻。若能洗净。染亦可着。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轻重诸戒。多所毁犯。若依小乘教门。则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故经云。佛法之中有二种健儿。一者、性自不作诸恶。二者、作已能悔。夫欲忏悔。必须具足十法。何等为十。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佛。十者、观罪性无生。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浴清净。着净洁衣。烧香散华。投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二三七日至七七日。或一月至三月。乃至经于年岁。专心忏悔。所犯重罪。取灭相方止。云何知重罪灭相。若行者如是至心忏悔时。自觉身心轻利。得好瑞梦。或复睹诸灵瑞异相。或觉善心开发。或自于坐中。觉身如云影。因是渐渐证得诸禅境界。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法相。随所闻经。即知义趣。因是法喜心生。心无忧悔。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即是破戒障道罪灭之相。从是以后。坚持禁戒。亦名尸罗清净。可修禅定。犹如破坏垢腻之衣。若能补治洗净。犹可染着。复次。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虽不别依经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坐。观罪性空。念十方佛。若出禅时。即便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道重罪自当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定三昧自然现前。第二、衣食具足者。今明衣法。有三种。一者、如雪山大士。随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游人间。堪忍力成故。二者、如迦叶等。常受头陀法。但畜粪扫三衣。不畜余长。三者、若多寒国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来亦许三衣外之畜百一等物。而要须说净。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次食法有四种。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药菓蔬菜。随得资身。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圣道。故名圣种。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四维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为净(青) 目女说。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四者、于僧中结净食。有此等食。名食缘具足。如若无此等缘。则心不安。于道有妨。第三、闲居静处者。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此有三处。可修禅定。一者、深山绝人之处。二者、头陀兰若之处。离于聚落。极近三里。此则放牧声绝。无诸愦闹。三者、远白衣舍处。清净伽蓝之中。皆名闲居静处。第四、息诸缘务。中有四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758451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