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承鲁:《我的科学之路》.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邹承鲁:《我的科学之路》
(From /column/attach/, introduced by Pang Bin)
邹承鲁,1923年生,江苏无锡人。1951年获剑桥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曾任中科院生物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在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二百余篇。由于在胰岛素人工合成,蛋白质和酶学方面的贡献,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奖、陈嘉庚生命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多次。自传在国外出版的综合生物化学丛书·生物化学史卷发表, 对当代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已载入史册。
经历(一)
我一生做学问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努力追求科学真理,避免追求新闻价值,跟踪最新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水平,勤奋工作,永不自满。形成这一思想和我在从中学到研究生时期所有老师的教导密不可分。
我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时期,奠定了理科各门以及中英语文的良好基础,这些在西南联大学****时期都得到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养成自学****惯和踏踏实实勤奋工作的学风。中学时期理科各位老师在教学和考试中,都着重强调理解,而不强求死记硬背。对于科学上的规律性知识,只有理解了,才是真正掌握了的知识,才能为自己所用。但是,我也不是一概反对背诵,在中学时期,语文老师都强调要背诵一些语文名篇。我至今仍能背诵一些古文名篇,如前后出师表,李陵答苏武书,和不少唐诗宋词;英文方面的一些名篇如林肯的南北战争胜利演说等。背诵这些中英文名著,当时是一件苦事,但也不得不承认,至今对我中英文写作都有很大的益处。从我大学毕业时的论文导师,当时西南联大化学系主任杨石先教授那里学到的是要解决生命的奥秘,最好的途径是从化学入手的思想,因而决定了一生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考取了公费去英国留学,当时英国文化委员会方面安排我去伯明翰大学化学系从事糖化学研究。伯明翰大学化学系无疑是世界一流的系,系主任Harworth 教授由于在糖化学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的兴趣已经是生物化学,当时生物化学的热点是酶的研究。出国前,由王应睐教授介绍去剑桥大学师从 Keilin 教授,我去剑桥大学面试之后被录取入学。我做这个选择可以说完全是慕名。当时在生物化学领域,剑桥大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入学之后,剑桥大学没有研究生必修课程,研究生直接进入课题研究。由于我是化学系毕业,Keilin 教授给我三个月时间自学生物化学和酶学基础知识。完成之后,一面旁听必要的基础课程,一面开始研究工作。研究生学****期间,在 Keilin 教授的指导下,我在酶学方面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工作,三年的研究生期间共发表了七篇研究论文。其中六篇是由我作为单一作者署名的,另一篇是和一位博士后合作完成的。Keilin 教授十分注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他给了我第一个研究题目,完成后,第一篇论文 1949 年在英国 Nature 杂志上发表,他让我单独署名。完成第一项工作后,他鼓励我自己提出设想,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我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中三篇是导师给的题目,其余是自己提出的设想,除其中一篇与人合作外,余都是独立完成,单独署名发表的。但是在这些单独署名的论文中,也同样浸透了导师的心血。
除研究工作外,更为重要的是从 Keilin 教授学到对待科学研究工作的态度,勤奋工作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当时Keilin 教授已经年过六旬,又患有气喘病,但他每天都准时到实验室工作,除指导学生工作外,还经常亲自动手做实验。他的实验室固定人员很少,主要由研究生和博士后构成。他要求我们每隔一定时间给他交一份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和论文稿都在星期六上午给他,他看过后一定在星期一早晨还给我们,并提出详细意见,表明他周末总是在工作的。他的意见经常是详细、尖锐和中肯的,这些意见对我一生的科学研究起了极大的作用。研究论文完成后,哪怕只有一些细节问题他认为不够满意,他也是不会同意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无论他署名与否,都要先经过老学生审阅,然后他自己再看过,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后才最终送出投稿。虽然当时有不少人要求Keilin 教授写书,他总是回答说在他身体健康仍能进行研究工作时,写书是浪费时间。在我毕业离校后,Keilin 教授终于在退休后写了一本书。虽然我毕业后几十年来,多次改变研究领域,但始终努力勤奋工作,努力跟踪最新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水平,并努力保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并以此要求我自己的学生们。
经历(二)
研究生期间,还应该强调学****实验室的传统和向周围同学们学****我入学之后有幸被分配和师兄E. C. Slater在同一实验室工作。Slater当时是研究生最后一年,毕业后去美国完成博士后学****1953年被Keilin 教授推荐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担任生化教授共

邹承鲁:《我的科学之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6250840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