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生的需要与教师的使命.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生的需要与教师的使命.docx学生的需要与教师的使命一、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依照自觉设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对象性活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个人的发展不仅受社会需要及时代可能的制约,又与自我的成长历程密不可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独立的主体,在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不是完全由学生个体自我决定的,须经过系统的、理性的、社会的选择。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理念,旨在改变以往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他主学****忽视学生个性需要的现状。然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理解走进了误区,“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对立起来,认为课改就是教师靠边站,学生唱主角,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走向对学生放任的另一个极端。”教学呈现出“虚假的自主”、“虚假的合作”、“虚假的探究”、“虚假的渗透”、“虚假的体验”,课程内容远离知识,知识不再是教学目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在教学过程中被放弃与削减。有人指出,新课程示范课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生,这一切都还给了学生,那我们教师干什么?”这样的课堂已经找不到教师的位置,教师完全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热闹喧嚣之下,掩盖着的是教学目标的游离,教学内容的放逐,情感体验的虚化,对学生需要的虚假关注。有学者认为这是“教育中儿童地位的复归”,“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带来的是课堂生命活力的焕发,是教师为此教得更开放,更自由和学生为此学得更自主,更快乐”。其实,这种“主体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中的学生的“主体性”,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的主体性,是对学生“主体性”理解和规定上的偏差。而学生的主体性,“则是进了学校、有着确定学****任务和内容、在教师教导下的‘人’或‘儿童’的主体性。不是孩子自发的主体性,而是教师精心长期逐渐培养与发展的自觉的主体性。简言之,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学生需要的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汲取知识,提升能力,奠定终生学****的基础,而不是纷纷嚷嚷,七嘴八舌吵闹之后的无所适从。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理解的错误和偏颇,追其根源责任不在教师。目前所进行的新课程培训,目标针对性不强,不能为教师实践提供操作性强的“抓手”,参与课改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品质,必须参加过哪些级别的培训,达到什么水平……,这些亟待解决的实践性问题,仍是教育理论研究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目前所能见到的研究成果,大多仍停留在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追其如何转变,如何提高,如何促进就失去了下文。在茫然中摸索的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竭力在课堂上描画从“新课程示范课”或“新课程案例”上学来的那只“猫”,能依样画下来的教师已算水平甚高,水平不到的往往走样出现大的偏差。二、教师的使命与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可能是个人行为,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所赋予的传承人类文明的特殊使命,是一种社会行为。教师的主导性就在于教师知道怎样利用学生的旧知,为新知搭桥,并排除旧知中的干扰因索,让学生的学****过程变得更简约,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正如王策三先生所论:“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是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前提和条件的,取消了教师

学生的需要与教师的使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