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奉朝仪式中“锣花”的艺术特点及传承.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奉朝仪式中“锣花”的艺术特点及传承“锣花”艺术源于民间道教法事中的一种“奉朝”仪式,逐渐成为一个地域中人民的历史文化的缩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锣花”文化艺术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一、“锣花”的历史渊源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社会意识形态一直和人民的物质生活紧密相连。它也广泛地影响和支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地域中人民的历史文化的缩影。本文调查的地点是粤东的五华县,这里的居民操客家方言,客家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客家山歌、汉剧、七盏灯、提线木偶戏、采茶戏、竹马舞、锣花等等。其中“锣花”又是这些民俗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广泛流传于五华县的梅林镇、龙村镇和安流镇等地。“锣花”艺术传入五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民间道教法事中的一种“奉朝”仪式,并由“奉朝”仪式中“请神拜朝、发兵、招兵、安灶、奏表、更朝、送神”这七个程式中贯穿的“锣花”表演演变而来。“奉朝”仪式盛行于清朝,当时五华县奉朝仪式的代表性人物是余三法师。此人的“锣花”技艺非常高超,后授徒古兆侍郎,古兆侍郎又授徒古清左(法号:古左侍郎)。古清左(1904-1992)是近代“锣花”法事表演的代表性人物,他从小学****奉朝仪式,并终身以此为业。民国时期,他带领弟子李阿四和邹杏香经常活跃在梅州及其周边地区,每年所接的“奉朝”法事达到了二百多场。解放后,破四旧之风对农村的民间艺术影响较大,“锣花”的表演迅速减少。再加上“锣花”的技艺较难掌握,致使学****锣花”法事的人越来越少。幸有邹杏香的传人黄永洪,得到了邹杏香的口传身授,掌握了全套的“奉朝”仪式,而李阿四则终身没有传人。改革开放后,各类文化艺术百花齐放。民间的各种祭祖、庙会、安龙、转火等活动大都愿意请法师去做“奉朝”法事,以祈求家族兴旺和农业丰收等。近年来,“奉朝”法事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永洪,经常带领其子黄焕军活跃在五华县及周边县市的各类祈福活动中,黄焕军也在逐步学****和掌握“锣花”的表演技巧。二、“锣花”的艺术特点“锣花”源于“奉朝”,据黄永洪介绍:“奉朝”中的“奉”是指奉上金钱、银钱、蜡烛、香火的意思;“朝”是指朝天大会,奉拜神灵的意思,也就是递交奏表给玉皇大帝。整个奉朝仪式中都贯穿着“锣花”的表演,表演者手拿锣花以招、提、转、绕、唱、念、吹、舞、打的形式载歌载舞。那一声声高亢的号角,一次次有力的锣声和表演者动人翩翩的舞姿,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真诚祈求和对未来的种种期望,仿佛又把人们带回到手舞足蹈来祈求风调雨顺的远古文化中。“锣花”表演者在演唱的内容上,会根据不同仪式的需要来改变,演唱的文本已经在解放初期的破四旧中烧毁,现今没有文本。“锣花”表演中使用的道具由牛号角、锣、鼓、扇子、花手绢、梏印、圣梏、草席组成。其中牛号角、梏印和圣梏都为重要的请神法器。吹奏牛号角用于通知道教的陈、林、李三奶娘;圣梏则可以了解各位神明有没有到位;梏印又称通帝印,是对神明到位的确认(神明到位了就敲一下)。草席是做法的场地,通过草席可以确定做法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做法人需脱鞋在草席上做法以表示对神明的敬意。草席的方位确定在整个仪式中至关重要,因为它的方位决定了所请的不同神兵。其中东位是九余兵,南位是八万兵,西位是六用兵,北位是五极兵,中位是三千兵。根据每个方位的不同,“锣花“表演的唱腔和内容也有所变化。三、“锣花”表演

奉朝仪式中“锣花”的艺术特点及传承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123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