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注德育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注德育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
溧阳市光华中学李军
现在的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小公主”“小少爷”也因此多了起来。社会的宽容与家长的溺爱,致使有些独生子女变得冲动、任性、自尊心强、缺乏自制力,同时只希望别人爱自己,尊重自己,而想不到,也不会爱别人,尊重别人。许多教育家焦急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知识丰富,但缺乏感动之心,缺乏体谅之心与自制力。因此,如果学校仅是凭借思想政治课及德育部门的有限力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此外,他们中间还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现在的学生中的普遍存在的。虽然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四有”新人,但是如果刻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学生中间也许会产生排斥心理。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极有必要把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把德育寓于学科教育中,潜移默化而不是刻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以为其主阵地仍然在课堂,其核心仍然是课堂上的文本阅读。然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第二课堂的引入,加之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批评甚至抨击,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对课堂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或漠视文本,以练代讲;或弃置文本而代之以课外阅读、语文知识讲座,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文本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而走进了文本教学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本文试图就现行高中语文课教学作一些反思和关照,并由此提出语文课堂教学
“走进文本”,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归与超越,以适应现代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相对理解和接受者而存在的,正如“一把斧头只有用它来劈东西时,它才作为斧头而存在,否则只是摆在那里的一物,我们完全可以用它来压东西,仿佛是一块石头。”“离开了读者的创造性的阅读,桌上的《堂•吉珂德》与摆在桌上的灯没有什么两样,今天的《堂•吉珂德》与一千多年前的《堂•吉珂德》也没什么两样。”因此,离开了特定的审美主体的参与,真正的文本也就不存在了。而我们的文本阅读教学却让学生远离文本,何以发挥文本的作用,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反之,离开了特定的审美客体(文本),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就特定的文本而言,老师和学生都是读者,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文本中去,让他们从中接受熏陶、感染,发挥想象、创造,而不是把学生带到老师和“教参”那里,正如看风景,如果只看到导游图或导游,没看到风景,那只能是徒劳往返。同时,作为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文学阅读
“是读者借助想象创造的一种想象话语,实现文本独特的意义指称,揭示话语背后的隐喻或象征意义。”不同对象的阅读主体在理解和接受文本意义时是不同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帏秘史”(鲁迅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此而言,文本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由此可见,没有学生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阅读教学是何等的荒谬,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在这种对文本的冷落和疏离中,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又是何等可悲!从西方接受美学和解释学的理论体系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关注德育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机械CAD论坛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