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教书当做从教的同义词,教的对象虽是学生,教的内容却是书。作为职业,教书自然偏重内容而偏轻对象。后来提出教书育人,指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教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我们现在想给教人一词,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即以人教之。人是指教师自己。我们认为,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不是书,而是教师自我。以人教之和以书教之,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以书教之,强调是所教之书,用韩愈的话来说就是所传之道,所授之业。师道尊严实源于所传授之道、业的尊严,如果师之所传之道与业有所偏离,师不但毫无尊严可言,几乎一定在打倒之列,明代的李费就是一个典型。道和业在师之上,师只不过是道和业的载体,将之传授于生而已。生之于师,只是接受所传授的道业,只要所授为道与业,可以不问师为何人,即所谓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以人教之则不然,它强调教者这个人的作用,重视教者与学生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把教学理解为传道授业不一样,以人教之的观念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正如海德格尔所提出的让学(《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著,郜***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P20),即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学,与所学的内容相比,让学之师的作用是更加重要的。亚斯贝尔斯则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P3)让学首先是教师主动、自觉的行为,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发生的活动,关键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学。这比起学生所要学的道与业本身更为重要。因为作为道、业,如果学生不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学生的学****或出于外在的强迫,或出自内在的需要,而正如亚斯贝尔斯所指出的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更大。(同上)事实也一再证实,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会真正有效。让学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点燃学生学****的欲望,使之产生学****的内在动力,具有学****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这种内在的动力,不仅能使学****本身变得快乐,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潜能,鼓舞学生自己去克服学****中所遇到的困难。总之,使学生学****的过程成为自身成长、发展的过程。汽车如果失去了动力,推着拖着,不但艰难无比,也绝对跑不了多远。教学不能只是把眼睛盯住要跑的公里数,而置动力有无与大小于不顾;假如教师使学生的学****有足够的动力,让学生自己开车前行,必定比推着拖着跑得要快、跑得要好。因此,我们认为,教师要把自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让学一一激发、点燃学生学****的兴趣、欲望,而不是相反,用于道与业本身的传授上。让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让爱,即让学生爱上语文。费尔巴哈说得好,感情只对感情说话。不能设想一个对语文不爱的教师能教出爱语文的学生。只有教师爱语文才能诱导学生爱上语文。二是让知,即让学生了解学****的门径,知道该怎么去学即所谓授之以渔。而学****的门径不是别人哪怕是权威的经验,而应当来自教师自我的长期不懈的学****得来的感悟;即使是权威的指点,也应被他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所渗透,所注解,所以也应当看成是教师自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何况,教师训学的必要前提是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说的教师对学生的作为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的教育爱(《教学机智》,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P89)更是教师心灵生活的主导。因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