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一、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应。 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 一个人或 一个群体的心理形成受先天遗传素质以及身体生理器官成熟度的影响, 同时其生 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生活经历也起着重要的影响。残疾人 与健全人的心理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通 常有着共性的生理缺陷以及类似的生活经历, 因而形成各类残疾人的一些共性的 心理特点。
一、视力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健全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感知外界的刺激 (信息 ) 。其中大约 80%的信息通过视觉途径获得。
(一)视力残疾对个体感觉的影响
1、听觉功能有所增强。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 ,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 听力比健全人好, 而是视力残疾人士更加注意获取听觉信息, 因而形成较高的听 觉注意力 ;对声音信息的分析更为细致,形成较高的听觉感觉选择能力 ;常年累月 的听觉经验积累, 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 这些说明视力残疾人的听觉某种程度 在代偿视觉过程中补偿了视觉缺陷,促进了听觉功能的提高。
2、触觉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由于视力残疾人士主动积极地利用双手,使 得他们的触觉感受性比普通人群要高些。 视力残疾人士通常依靠触知觉分辨物体 的各种不同属性 (如大小、形状、结构、温度、光滑度、硬度、重量、比例、距 离、方向等 )。
3、依靠视觉以外的信息形成空间知觉。 视力残疾人士主要依靠听觉、 触觉、 嗅觉、运动觉等可以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位置, 形成空间知觉并 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 有些视力残疾人士虽然看不见, 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碍物时 能主动地回避绕开障碍,好像看见了一样,这是一种对声音回声的辨别技巧。 因 此,不要随意改变盲人的生活、学****工作环境。
4、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由于视力残疾人士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 知到不太清晰的视觉信息, 导致个体视觉经验的缺失或不完整, 难以形成完整的 视觉表象。如视力残疾人士认识铜,他可以利用触摸来感知铜的硬度、温度,可 以敲打铜块,听到铜所发出声音,但他不能感知铜的光泽、颜色,很难对事物形 成完整的认知,因此,当别人说“铜色” 、“古铜色”时,他就很难理解。
(二)视力残疾对个体注意的影响 1、有意注意增强。视力残疾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有意注意有所加强, 其中,视力残疾人对听觉注意更为突出。
2、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一般对明眼人而言,对方的衣着、服饰、神态等 发生变化时,都会使注意受到干扰,而视力残疾人则不受这些视觉方面的刺激, 仍旧能够做到凝神定气“洗耳恭听” 。
(三)视力残疾对个体记忆的影响
1、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先天盲的视力残疾人完全没有视觉表 象,他们对颜色、明暗、空间***没有概念,对人的表情缺少视知觉表象 ;后天
盲的视力残疾人失明前获得了一些视觉表象, 但因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弱化甚至消 失。有残余视力的视力残疾人,可获得一定程度的视觉表象。所以,其记忆一般 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
2、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 在识记方法上, 视力残疾人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 短时记忆的广度常优于同龄健全人, 并且依靠敏锐的触觉能够分辨和熟记各种常 用物品的特征。
(四)视力残疾对个体想象的影响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