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同时受到了来自国外的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的下行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贡献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章回顾了相关理论研究;其次,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经济下一步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宏观调控
一、前言
目前,学术界就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古典学派理论、凯恩斯学派理论、货币学派理论、新古典学派理论以及新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历程:古典学派理论指出,在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货币数量的增加只会相应地导致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增加,而对实际就业和实际产出没有影响。也就是说,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反对以通货膨胀换取经济繁荣;凯恩斯学派理论则与古典学派完全不同,认为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总产出,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货币学派理论虽与凯恩斯学派理论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却是完全不同的结论,其认为货币政策不存在固定的传导机制,而是随着商业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对于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全部资产的相对价格和实际财富的研究十分重要;新古典学派理论则认为意料之中的政策是无效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往往会使公众产生更多不稳定的印象,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新凯恩斯学派学者并不反对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但其认为政策制定者制定一个合理的政策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使得公众对政策预期相当了解。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得知,国内外学者均就货币政策是否会对经济周期产生的影响持有不同的观点,即有些学者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有些学者认为货币政策表现出“中性”的特征,以及有些学者认为货币政策表现出“非对称”的特征。
二、中国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及传导关系的分析
(一)我国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特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进而对民间资本投资产生影响,最终通过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方针。我国货币政策有三***宝,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我国的货币政策始于1984年。至今,中央银行多次运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1984年至1992年间,货币政策调控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段时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但引发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89年实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降低通胀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1992年,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出现热潮。央行于1994年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并于1995年初见成效。为防止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央行于1996年通过降低利率的方法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央行先后多次下调利率,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缓解通货紧缩。1998年至2002年,我国经济实现缓慢增长,经济出现复苏的现象。2003年,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在于遏制通货膨胀。2007年,我国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面对经济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酷酷誉为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