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语史讲稿iv(上古韵部、中古语音系统、上古到中古声母.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古的韵母系统上古韵母系统,主要是对上古韵部的研究。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是从读《诗经》感到不押韵的时候开始的。《诗经》产生在先秦,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发生了变化。南北朝以后的语音已经与《诗经》时代的语音有了明显差别,到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了。但是在南北朝乃至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语音不同的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 遇到押韵不和谐的地方,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合适的读音,当时学者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韵”(“叶”字也写作“协”) 。叶音说盛行于宋代,直到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把他的学说概括为一句话: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在这种科学思想的指导下, 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的道路。上古韵部划分的依据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据三方面的材料: 1. 《切韵》系统。 2. 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3. 谐声偏旁。上古汉语韵部研究简史对上古音的研究开始于宋代。南宋吴棫作《韵补》分古韵为九部(东、支、鱼、真、先、萧、歌、阳、尤)。其后郑庠作《诗古音辨》,就《广韵》求古音之通合, 把二百零六部归并成六部(东、支、鱼、真,萧、侵), 这些就是系统的古韵分部的开始。至明代中叶,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首次提出了今音不同于古音的历史观点,他的观点成了其后古音研究指导思想。?如果说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先锋,那么顾炎武则是古音学的奠基者。?顾炎武作《音学五书》,把古韵分为十部。他的原著只称第一部,第二部等等。为了便于比较、说明,一般音韵著作称为东、阳、庚、蒸、支、鱼、歌、真、萧、侵,共十部。如果拿这十部和郑庠的六部相比较,粗略地说,是从郑氏东部中分出阳、庚、蒸三部,又从鱼部中分出一个歌部,这样多了四部。?顾氏分古韵为 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顾氏对古韵研究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点: ?其一,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古音学的有关问题, 初步建立了古音学理论。?其二,运用离析唐韵的方法归纳古韵,不再把《广韵》的每一个韵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是按《诗经》押韵的实际情况仔细地审定每一个韵字的归部,从而使古韵分部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顾氏所做的离析工作,直到今天仍然被音韵学者所称道。?其三,入声配阴声。顾氏认为中古音以入声配阳声是配错了,人声应该配阴声。后代学者并不认为中古人声配阳声是配错了,但却同意他的上古韵人声配阴声见解,因为在《诗经》中常常有入声与阴声通押的事实。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认为上古入声配阴声是合理的。江永作《古韵标准》分古韵为十三部, 平、上、去各为一卷,又有入声八部。他是修正顾氏的分部的。江氏古韵分部的特点, 是注重审音。他认为顾氏的真部应该再分出个元部,真部口敛( 比较闭口) 而声细,元部口侈( 比较开口) 而声大。顾氏的萧部应该再分出个尤部,萧部口开而声大,尤部口弇而声细。顾氏的侵部应该再分出一个覃部,覃部之声侈,侵部之声弇。这样,江氏的古韵分部就比顾氏多出三部。此外,江氏还从顾氏的第三部鱼部中分出侯部字,归入尤、幽部。因为没有另立侯部的名称,不影响十三部的数目。顾氏的入声韵部没有独立,实际上是四部,江氏的入声韵,则分八部。他主张数韵共一入,大部分阴声、阳声韵都有入声配合。段玉裁作《六书音均表》分古韵为十七部。段氏分部的特点有三: (1) 支、脂、之分部。(2) 真、文分部。(3) 侯部独立。段氏十七部分为六类,第一部是之部,第二部是萧部,打破了《唐韵》“始东终乏”的传统次序。他说, “十七部次序出于自然, 非有穿凿。”分为六类,是按音的远近排列的。但他没有分出独立的入声韵部,如果把入声独立出来单立为一个韵部的话,则是 26 部,比现代学者王力 29 部仅仅少 3 部。段氏同时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同时应用这个理论对《诗经》韵字之外的所有汉字做古韵分部工作。

汉语史讲稿iv(上古韵部、中古语音系统、上古到中古声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uandao168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