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例特点:
患儿,女,4岁。
因“发热伴双眼脸水肿及肉眼血尿6天”入院
7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左右,伴流涕,无寒战及抽搐,无咳嗽,无呕吐,无腹泻,在家给予口服头孢他啶及尼美舒利等药物,发热无减轻,6天前家长发现患儿双眼脸水肿,伴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继续口服上述药物两日,患儿热退,但双眼脸水肿无好转。自起病以来,患儿精神饮食欠佳,睡眠可,小便略减少,大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既往体健。
查体:T ℃ ,P 90bpm,R 20bpm,BP 105/70mmHg,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无出血点,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眼脸水肿,咽充血,双扁桃体Ⅱ°肿大,可见脓性分必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脾肋下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门诊资料:尿潜血(++)、蛋白(-)、白细胞(-)。尿沉渣镜检:RBC 8~10个/Hp,蛋白(-)。血常规:WBC ×109/L、RBC ×1012/L、Hb98g/L、PLT 120×109/L,外周血细胞形态示成熟红细胞大小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异型淋巴细胞占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概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急性自限性传染疾病。
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虽然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EB病毒感染都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无“传单”之病名,根据该病特点属“温病”、“温毒”、“痰毒”的范畴。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天行病发黄候》:“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伤人,谓之天行。大体似伤寒,亦头痛壮热,其热入于脾胃,停滞则发黄也。脾与胃合俱象土,其色黄,而候于肌肉,热气蕴积,其色蒸发于外,故发黄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原学
EB病毒的特点:EB病毒是普遍存在于淋巴组织中的一种疱疹病毒,属于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它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复制,在原发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潜在持续感染或带病毒状态(只发生B淋巴细胞选择性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抗原
膜抗原(MA)
衣壳抗原(VCA)
核抗原(EBNA)
早期抗原(EA)
淋巴细胞检出的膜抗原(LYDMA)
以上抗原均产生相应的抗体
VCA-IgM是新近感染的标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口-口接触传播
可经输血、器官移植或骨
髓移植感染
三、易感人群 年长儿及青少年多见
四、流行特征 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秋末、冬初较多
流行状况:多为散发,也可呈一定规模的流行
接吻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病机制
EBV
上皮细胞感染
(唾液腺)
咽部
(扁桃体的B淋巴细胞)
咽峡炎
颈部淋巴结肿大
持续带病毒
其它部位B淋巴细胞
血液
多克隆B淋巴细胞活化
多克隆抗体
特异性抗体
嗜异性抗体
自身抗体等
Tc产生
作用于携带EBV的B淋巴细胞
变异淋巴细胞
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肝脾肿大、心肌炎、 肺炎、肾炎、神经系统表现等
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改变
刺激其它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理
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
淋巴结肿大,但不化脓
淋巴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高度增生,胸腺依赖副皮质区的T细胞增生最为显著。
肝、脾、肾、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主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